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开启了一场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十余年过去,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了中国,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金色名片”。如今,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一举措正当其时,意义深远。
中央八项规定,看似是从“小事小节”切入,实则是撬动作风建设“大棋局”的有力杠杆。从整治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具体问题,到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中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这不仅让党风政风为之一新,更带动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曾经饱受诟病的“舌尖上的浪费”得到有效遏制,豪华铺张的“会所中的歪风”销声匿迹,党员干部从繁文缛节、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变化,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
然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当前,尽管“四风”问题得到了有力整治,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一些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仍时有发生。比如,有的地方以电子礼品卡、快递物流等方式“隔空送礼”,有的在内部食堂、培训中心违规吃喝“不吃公款吃老板”等现象也有所抬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层层加码等现象,严重影响基层工作效率,消耗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这些问题警示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
此次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我们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抓手,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一方面,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内涵和实质,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强化思想认识,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同时,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从他人的教训中汲取经验,时刻保持警醒,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入查摆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深挖问题根源,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查摆出的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逐一整改到位。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对于需要长期整改的问题,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跟踪问效,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要在“学”和“查”上下功夫,更要在“改”和“做”上见实效。党员干部要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中。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以优良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以实际行动诠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开展学习教育为新起点,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地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好,不断擦亮作风建设这张亮丽名片,以更加优良的党风政风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书写作风建设的崭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