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单位的“七年之痒”

如果上班那一天是我和单位的领证日期,那么现在我们可能正处于“七年之痒”的阶段,岁月不居、时间如流,从一个懵懂的毕业学生到现在的中年大叔,似乎还有好多话没有和他说。

听说美好

我的入职志愿里并没有单位,是被服从调剂到了这里,当听到被分到单位时,我对单位还是一无所知,关于他的所有还只是听说。

听说他在美丽的杭州,没去过南方的我心里已经长满了四季如春的草,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西湖边转一转。(事实上这里离杭州还有100多公里,冬天的湿冷、夏天的酷热也让我适应了很长一段时间)。

听说单位是一个福利待遇不错的单位,我第一时间打开百度搜索情况,里面说在这里工作水电不要钱,饮料、冰棍经常发。(后来才发现每个单位在工作时水电都是不要钱,至于饮料冰棍似乎也不足不了我现在的胃口了)

听说很多国家领导人来过这个电站,这个在我第一次到单位时就得到了印证,北大门的周总理铜像每天看我上下班。

初识磨合

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慌乱、忐忑、紧张自然是避免不了的,不过还好14个人一起来,让我的紧张看起来并不那么显眼,热情、友好的同事也很快的把我融进了这个大家庭,让我很快度过了不是很好受的磨合阶段。

有人嘘寒问暖、有人聊东聊西,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分不清工会、分工会、支部、团委、后勤中心这些组织有什么区别,只知道这些组织会发补贴、组织活动,只知道有困难找组织,都会解决的。

有个教我本事,没有原则的保护我的师父,甚至在我结婚时还包了一个几千元的大红包,这种有所依靠的感觉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不过师父的本领我也只学了了一个皮毛便撒丫子跑了。)

有人来、有人走,转眼间14个同时“入伙”的朋友只有6个还留在这里,还有越来越多的新朋友加入到这个大家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也换了部门,从熟悉到陌生、从陌生到熟悉,力不从心的叹息、强制转变的挣扎,磨合期的阵痛虽然难受一点,度过了也就舒坦了。

感恩向前

《善待你所在的单位》里的开篇一句话“你不种地,但是有吃有喝;你不织布,但是却衣着华丽...”这句话用在疫情期间的企业单位似乎更加合适,我想我是幸福的,有孩子的90后,工作生活若都想兼得,这本身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感激我能在单位工作,这也将成为我一直向前的动力。

感恩不是报恩,是一种工作的智慧,心怀感恩、快乐工作才更容易挖掘自己蕴藏的内在活力、热情和创造力。

感恩不是迎合他人的虚情假意,发自内心的感激会让我变得更谦和、可敬。

感恩的人是履行责任的人,因为感激收货所以更加负责的工作,因为更加负责任的工作而有更多而收货,从而形成感恩—负责—感恩这样的良性循环。

人们常说七年之痒,然而我工作经历的七年,却是一个不断吸收温暖、不断跌撞成长、不断突破的丰富过程。我只希望有不止一个七年,不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轰轰烈烈,只愿“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细水长流,不负自己、不负韶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