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不能选择对手的时候,只能给予更多的接受和包容

      字数1652,阅读时间:5分钟

    最近爱上了一档综艺节目《演员的品格》,这真是一档有良心节目,因为它的呈现方式真的在传递品格这个词。更多的是引发了自己对于工作,工作态度,团队,选择,伙伴等很多方面的思考。

      记得在小考核芭蕾舞上有一组四个人,他们演的是《为爱而亡》,可是他们四个人不团结,在讨论一个剧本已经花了4个小时,而别的组已经有的都走过场了。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想法不放,各执一词,总于有的人因为长时间的磨合不到一块,而产生了愤怒的情绪,让讨论的气氛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

    对于不团结的队伍,对他们的考验从未停止。

    好不容易定下剧本,他们又因为个人的习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而在排练的时候,有一人自己出去自己练习。让团队三个人感到厌恶和生气。

    可想而知,最后呈现的结果,非常混乱,不仅剧情不紧凑,而且不整齐,表达意思也很模糊。最后老师点评的时候,有组员忍不住要诉苦,告诉老师自己排练过程当中团队出现的一些状况,特别是指出一个人的不配合导致的。其实我们都能理解他这么说的动机是什么,是因为表现不好而想表达客观存在的理由让评委老师们理解。

  就在这时候,我很喜欢井柏然说的话:其实观众只看到一个结果,而且也只是在乎结果,他不会过多的关注过程,演员有时候就是一个很被动的角色,既然选择了彼此,那么你们就是一体的,这点默契和配合是要有的。而周冬雨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其实说的多么接地气,观众通过屏幕只看到你们是演的好还是不好,不会关心你们在排练的时候各种的情况,观众不会去理解那么多的,只会粗暴的评价你好还是不好。这就是现实,也是选择了演员这条路注定要接受的“不公平”的待遇。

  另外一组同样是4个人,结果却跟他们截然相反,她们意见非常统一,提出什么,全组达到高度统一,密切配合。结果可想而知,演出效果非常好,搞笑有剧情,跟音乐也高度一致。上一组不配合的人全都去了D班,这一组,有3个A,一个B,成绩非常好。这就是效果,同样的人力,不同的合作过程,呈现的结果就是截然不同,多么简单又深刻的道理。

  苏泽林是我喜欢的选手之一,众望所归拥有深厚的舞蹈底蕴,优美的肢体,柔软的身体,在形体考核上他非常占据优势,然而命运也是公平的,他的搭档梦琴在演出几天身体都不好,舞蹈课没上,体力也不好。可是苏泽林没有因为自己选的这个搭档而生气,反而知道自己要承担的更多,不仅帮搭档补动作,让自己做了很多高难度动作,而对手的动作却简单很多,这样显得也非常和谐。在众望所归下完成了幽默又完整的演出。

    他有说到,要配合自己的搭档,无论选择了什么样的搭档,接受和包容自己的搭档,此时所有的事情考虑出发点都是从一个组合出发。

    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和团队一个新的启发。

    前两天我开了一个线上单,但是没有实收回来,其中一张线上单就是长时间没联系,导致客户凉了。我心里多少也有抱怨,为什么不重视我的线上单,为什么不着别人帮我支单。尤其是看到别的小伙伴一拿到资料,客户微信没通过的情况下,主管就马上安排组长帮她稳单,客户不通过的情况下还再次给客户电话让客户通过进行支单。两种差别待遇,我心里也曾想过,为什么他不是我的主管,为什么我碰不到这么好的主管。内心多少有点不舒服。

  直到我看到这一组的配合,我也觉得很可惜,一看到苏泽林抽到一个差那么多的队员,替他惋惜。可是看到那样的结果,又觉得她就是他注定的那个搭档。在《演员的品格》中常听到说演员生态圈是一个很被动角色,通常都不是我们选择剧本,选择角色,很多时候都是角色选择我们,有时候这些角色不是我们擅长的,但没办法,你都要想办法出色的诠释它,因为你是一名演员。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我们都是生活中的演员,我们看似也有很多选择,其实我们也经常陷入被动的局面,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主管,自己的组员,自己的师傅,自己的上司,这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无论给你配什么,你也只能出色的完成你的工作,无条件的接受和包容不完美的她们,跟他们跟团队融在一起,出色的扮演职业中的角色。

    人生这部大戏中,无论如何跃宕起伏,无论演了多少个作品角色,无论演好了还是那些演砸的,成长一直是人生舞台上最好的作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