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和别人交流沟通的时候,想让他跟我们合作,可是他不同意,怎么办?是不是感觉生气愤怒?
其实,大可不必。
咱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合作到底是什么呢?合作不是我按你说的做,或者你按我说的做,而是我们一起做。这跟谈判的道理是一样的。谈判不是一张谈判桌,你我各坐一边,而是两个谈判双方是在一边,要解决的问题在另一边,最后达成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那么为什么别人不跟我们合作,我们就会很生气,很愤怒?
这是因为我们感到事情失去了掌控。失去了掌控就意味着我们对于结果的不确定,就会引起我们的不安全感。
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不安全感呢?
允许不确定性。
别人不愿意按照我们说的去做,事情是不是就一定会变得很糟糕呢?未必嘛!
再换个角度,如果别人不按照我们说的去做,那么我们之间有没有别的选择呢?
有时候面临长辈,可能我们没得选。
见过催婚的吧?
朋友30多岁了,在上海工作,一直没有恋爱结婚,家里人着急了,每次见面或者打电话都催。催了一两年,一直不见动静。父母眼看着身边亲戚朋友家的孩子结婚了,甚至有的都抱孙子了,而且自家又是个女儿,眼瞅着30岁了,着急了。怎么办?父母发狠了,话语严厉:“你要是今年再不谈恋爱再不结婚,你就给我从上海滚回来。”
一年之后,朋友无奈离开了打拼了多年的上海,回到了老家。
如果朋友一直怀着“我没得选,是父母逼的”想法,即便之后恋爱了,结婚了,情况也会变得很糟。因为她认定自己没得选择,这种想法也许会从意识里消失,但是会进入潜意识,不被察觉,却会下意识消极抵抗,就会把生活过得很糟糕,以此来证明,父母是错的,她自己是对的。
其实,真的没得选吗?当朋友,从上海回到老家的时候,其实她已经做出了选择,那就是,选择让父母高兴。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即便是回到老家了,也可以选择快乐的生活,或者消极抵抗痛苦的生活。虽然看似回老家的那一步,是没得选,但实际上,即便是这样没得选,之后的路也是自己选的。
一群公司职工去上培训课,结果一脸不情愿,上面的讲师,就奇怪了,了解情况得知:当天是周末,本来是可以在家休息的,结果要来上课。
那讲师就问了:“能不能选择不来呢?”下面回答说,这是公司规定必须得来,他们没得选。
讲师就说:“其实你们已经做出了选择啊。你们选择了服从公司的规定来上课。接下来你们还可以选择。是带着牢骚情绪不听课,不开心的过一天,还是平复情绪,怀着期待的心情听课,学点东西。”
也许我们看来某个决定是没得选,其实也是选择了的。就算觉得没得选择,那么之后也是有选择的。即便选择了苦难,我们也可以选择笑着面对,还是苦苦煎熬。
对于选择的认识,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人生的。如果我们是富足的心态,觉得生活是有得选的,而且选择很多,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过得开心愉快。如果我们是匮乏的心态,总觉得自己没得选,那我们可能就会一直陷在煎熬之中。
所以遇到问题想一想:其实我们是有的选的,至少可以选择笑着面对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