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篇(17)|孔子强调以人为本,仁者爱人

[原文]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

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问道:“有人受伤了吗?”没有问马。

[解读]

厩(jiù):马棚。

孔子只问人而不问马,并不是他不关心马,而是在他心里人比马更重要,表现了他以人为本的思想。

马在当时很贵重。当时社会,马的用途主要有两个:拉战车打仗或拉普通车供贵族出行。当时的中原,马并不能直接用来骑,它往往和车并用,车马是财富和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往往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并不是一般人能有、能用和能养得起的东西。

孔子时期还处于奴隶社会晚期,还有很多奴隶,他们的生死和自由都操控在贵族手里,和牲畜没什么两样。当时还有以活人殉葬习俗的存在,当一个重要人物去逝,其妻妾、侍仆、臣子等,即使不是奴隶,都可能被拉去殉葬。

在这样的背景下,孔子能问人不问马,其“仁者爱人”重人轻物的思想远远超过他所处的时代!

[读后启示]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的需要出发,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强调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它倡导人们不仅要关爱自己,还要关爱他人,并通过换位思考来理解和满足他人的需求。这种理念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体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意思是用充满慈爱之心去爱别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