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游中国之太行山上鲁班豁

诗游中国之太行山上鲁班豁

鲁班豁

诗一首

——太行山上鲁班豁

秋日游太行,驱车奔向太行山大峡谷,由林州前往板岩镇途中可见巍峨绵亘的林虑山巅有一“U”型巨豁,形似城门倒立,状若神工凿就,它就是鲁班豁。

河南林州板岩镇,

山如屏风多巍峨。

赫然绝壁开巨口,

太行之巅鲁班豁。

鲁班豁

鲁班豁

鲁班豁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海拔1172米,横宽110米,豁侧绝壁高250米,乃古今兵家必争之地。从山麓徒步登山,一条“S”形石阶弯道迂回盘绕可通豁口。

远眺鲁班豁

关于鲁班豁的传说

从林州城向西北天际眺望,巍峨绵亘的林虑山巅有一“U”型巨豁,形似城门倒立,状若神工凿造,因其地位显赫,形若幻景,又为险关隘口,所以,引生了多个版本的民间神话故事。相传昔日鲁班,途经林州地界,见山前干旱地裂,民心沸煮,而山后却是碧波涟漪,遂起引水拯民之念,便手抡神斧破山成豁。顷刻之间,滔滔西水顺豁东泻,成巨瀑飞流直下。山前人盼水心切,突见此景,欣喜若狂,争相面西遥望,其中两处看得最清,集人最多,日后形成两个村落,即今日的南观西村、北观西村。时有耕牛两头,猝不及防被水冲去。漂至平地后水向漫流,两牛一东一西随之搁浅。后来这两地也自成村落,当地人便延引其意,取名为“东牛亮”、“西牛亮”,天长日久“亮”变成“良”,这便是今日的东牛良村和西牛良村。

自鲁班劈豁之后,西水连泻数载,山前村民引水灌田颇得其益,世人感其恩德,便称此豁为“鲁班豁”。后来,西水日见枯竭,该豁便成了豫晋两省的交通要冲。

时至20世纪60年代末,山区人民奋战五年在豁北山腰凿通了1000米长的太行隧洞。自此以后,行人大多改道过山 ,鲁班豁变成了中外游客、影视记者、画院师生驻足的景点。

今豁口东侧石壁之上,尚存一巨型指痕,传说是鲁班搬山手迹。旁有一泉,水味甘甜,清澈见底,名曰“香柱”。传言为当年鲁班开豁流剩之水,喝了有“消困止渴解烦”之效,故游人至此,大都要品尝几口,以期应验。

传说终归传说。不过,现实的鲁班豁确是一处绝妙的游览胜地,云雾天气,身临其间,如入仙境。晴日登豁,山前山后两地风光可尽收眼底。豁口凉风习习,风级变换有序,苍鹰出没山崖,浮云姿态万千……慕名而至的文人游客无不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太行山一瞥

与鲁班豁合个影

南太行一瞥

远眺鲁班豁

驱车冲向太行山

本文章的著作权归作者李杰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转做他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据网上资料介绍巍巍太行,绵延八百里,太行大峡谷不逊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近露,台壁交错,...
    山水缘阅读 1,990评论 3 2
  • 其实减肥这件事我叫嚣很久了,但从来也没有真正瘦下来过,唯一考研的那个时候瘦到98斤已然是极限了,只维持了不到两个月...
    梦渔Y阅读 195评论 0 0
  • 周末上午7.30我们一起出发坐汽车到东冲徒步向西冲穿越,去郊外游玩感受大海的怀抱。往返大概人均60(这句话=5w2...
    允苏安阅读 217评论 0 1
  • 小镇孤灯 文‖煮字疗伤 在这个雪夜 闭上眼睛聆听 雪花飘落的声音 用心感受 天公的恩赐 雪,无声的飘 心,飞向故里...
    落寞在凉州的烟雨里阅读 167评论 0 3
  • 我想没有谁不希望自己永远都是“心想事成”的,但我们是否又会觉得好像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当我们所想的“事”...
    叶滢YeYing阅读 614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