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说他们公司准备实行996的工作制度,但是公司会相应的增加加班费用,他很疑惑到底要不要选择加班。

其实许多人都会疑惑这个问题,加这个班到底合不合算呢?今天就给大家说一下你要怎么加班最合适。
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一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说起。
什么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就是我们想要获得某种收益需要付出的相应成本,假设我们想获得一种物品A,获得A的同时就要放弃B,B就是A的机会成本。孟子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想获得鱼,熊掌就是获得鱼的机会成本。这实际也是显示出一种资源的稀缺性。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曲线边缘的任意一个点都是可能做到的,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我们不可能全都得到,所以只能一种东西多另一种东西就相应减少。

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时间成本
其实时间成本也是机会成本的一种,而时间成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最典型的就是穷人和富人的不同。一个穷人单位时间获得的财富和富人单位时间获得财富差距很大。拿谈恋爱来说,穷人可以付出更多地时间给与陪伴,富人可以付出金钱给与物质上的满足。因为穷人的时间相对是不之值钱的,相反你让他每个东西他不愿意。富人你让他给你买个包愿意,但是让他陪你,他不愿意。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成本收益
首先我们需要先考虑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什么呢?
还是用之前的鱼和熊掌举例,获得一个熊掌的机会成本是一条鱼;但是获得第二个熊掌的机会成本却变成了3条;为什么不是2条而是三条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有两大特性,一是边际成本递增性,二是边际效用递减性。

边际成本递增:再看一下这个表格,获得一个熊掌的机会成本和获得两个熊掌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举个例子,在东北很多人冬天都会捕鸟,你会发现第一次捕鸟很容易,但是当你用同样的方法再次捕鸟时,就相对困难了一些,我们会说鸟变“聪明了”。实际边际成本递增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当你想获得越多的熊掌时候就要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
然后我们需要考虑边际成本的另外一个特性:边际效用递减
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呢?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超市做活动,只要你来超市,不管你买不买东西,送你个脸盆,很多人都高兴地去领;第二次超市又做活动,还是送脸盆,虽然很多人还是去领,但是已经没有之前的兴奋感;第三次又送脸盆,很多人选择不再去领了。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我们要怎么加班?
于是我们可以把他们的关系放在一张图里,你选择加班,老板给你加钱。但是当你只考虑收益更多的钱的时候,你就要付成更多的机会成本(时间)。同时,你对获得金钱的愉悦感更低。同理,如果不加班,你获得更多休息时间,那么你会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获得的金钱)。

所以适当的加班也就是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用的时候是最好的选择,过多的加班是一种自我剥削的过程,你会逐渐失去对金钱的愉悦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