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周莹
【派别】文魁派
【导师】袁文魁 王玉印
【分舵】闻鸡起舞
【舵主】刘丽琼
【导图解说】
在写读书笔记之前,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1、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它的优点是什么?怎样才能为我所用?
2、在学习了第四课思维模式后,怎样把课堂的知识应用到我的读书笔记中?
3、我从中收获了什么?
我发现我自己是个喜欢究其始终的人,在看了这篇文章后,对作者进行了大致的了解,发现除了散文,还有一副名为《生机》的画,于是我将其和水仙花一起画在中心图里,这样,对这篇文章、作者及同名其画作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不容易忘记。由此,我体会到这是使用导图的优势之一。
第一分支 作者简介 我喜欢对文章的作者有大致的了解,这样对他写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就有一定的理解。从他的生平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大半生都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为此,对《生机》的含义理解更为透彻些。而丰老一生的成就让我对他敬仰万分,有了细读作品的欲望。通过介绍丰老,我练习了怎样梳理层级结构及分类,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差池,欢迎点评!
第二分支 文章概述 讲述的是一盆水仙花在经历旱灾、水灾及冻灾,即便充满一线生机,终争相开放的故事,寓意无论个人、家庭还是民族、国家,只要生机不灭,终有抬头的一天。若想把一篇文章的内容放在一个分支上,考验的是对布局的掌控。我是在经历三次修改后定的稿,感觉仍有不足,特别是分支线条过长,下次精进。做这个分支的导图,我对关键词的把握进行了反复推敲,层级、用词的属性、顺序的先后等等;其中,文章对细节的描述写得极好,如孩子们洗石子的过程等等,写得生动、有趣,用词恰到好处。为了精炼,我做了断舍离。
第三分支 文章风格 通过这篇文章感受了丰老的写作风格,以物喻人,以小见大,文笔清新自然,生动有趣。
第四分支 我的收获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细致分析,我在写作、生活、导图心法的练习及思维的发散都收获颇丰。我会以此警醒自己,珍惜当下,也会联想到曾经发生的地震、洪水,受灾地区人们对生的渴望,搜救队员只要有一线生机,绝不放弃......
为此,我终于能回答第一个问题:用导图做读书笔记,是大脑深度思考的过程,从逻辑思维的梳理、概括到由文章引发对生活的感悟、思维的发散,优势在制作导图的过程中自然呈现。现在,我还是新手,自然耗时较多,相信,反复练习,不断改进,越来越娴熟后,我的效率会更高,导图的优势会更加凸显出来。
自知这幅导图仍有很多不足,欢迎小伙伴们多多批评指正,不怕出错,怕就怕不知道错在哪,继续犯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