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所有人都会对某些小事件“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也许是因为人类都有点小好奇心的缘故吧!可是你知道吗?正是因为有这些打破“打破砂锅问到底”,人们才更能开发大脑,于是在人类的努力整理下,造就了一部部经典书籍,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体系的知识与现实的成就——这种总结下来的知识体系可以简称为“间接经验”,人们在学习间接经验是一个捷径,可以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这也许就是我国古代大量书籍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不肯公开出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在人类的所有历程中,很多问题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被思考了,可尽管几千年下来仍然还是没有一个可以被所有人接纳的答案。比方说“我是谁?”这个话题,在几乎所有古老的文明里都被思考,但是仍然很难被总结出来或者说解释出来的内容很难被人理解和接纳。因为“我是谁?”这个话题看上去虽然很浅层,但其实越思考后逻辑越性越强,思考的程度也就越深,创新出来的知识就越难被理解和接纳——直到最后便会推导归纳出第一因问题,即本体的问题!
最早的哲学家据说是古希腊的泰勒斯,他在几千年前就说出超越那个时代的思想的话:“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这句话看似解释了本体问题,但其实解释的模棱两可,甚至可以说这种解释根本上背离了本体的问题——如果说万物均是有水演化出来的(即水为本体),那么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如果这个问题被简单地回答成水是水的妈妈生的话,那么水的姥姥又是谁呢?就这样可以一直被问下去,即便你回答得再多,最后也能被人迅速提出假问,而解释者却很难再次或者根本找不到接下来的假问的问题——这就是水不是本体的具体表现。但是能够在那个时候就说出这样的话来,已经足够我们为其点上一个大大的赞了!
第一因问题没有被解决的话,想要研究出“我是谁?”这样问题的实质,可以说是痴人在说梦,梦中啥都有,也啥都能够被解决!既然都是在做梦,那么你可以说你就是世界的“造物主”,但是这种梦在醒来后又能有什么意义呢?无论是对我们的生活还是思想都没有任何作用,也许还会产生一种阻碍的消极作用,从而使人萌生怠倦感而放弃当前的工作!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万物本源呢(即第一因问题)?虽然很难说,但是我还是要尝试阐述一下:
万物本源,也许就像现今的自然科学的研究,越研究就约下,直到最后可能研究出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便是没有任何颗粒——你能想象没有建筑物却能构建出整个世界的所有大厦吗?这很难想象,但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这样,即万物本源是“无”。从“无”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无法再进一步提出假问“无”是怎么来的,因为“无”是什么也没有,又怎么能够进一步提提问呢?如果你不是杠精在抬杠的话,那么就不会再想着追求下一步的“无”的母亲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