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六旬的舅妈,走上了一条创业路



昨晚上,妹妹让我今早上去接一下舅妈,说是他儿子病了,让舅妈来她家看看。

舅妈是民间传说中的神婆,能用慧眼看到阴阳两界。反正是自己家的亲舅妈,儿子头疼脑热,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让舅妈来看看啥情况没有。

我听了实在不以为然,我说生病要去看医生,要相信科学。不过我还是答应了。

今早上,赶在高峰期出门,很久没体验过早上出门上班的感觉。我的干活时间跟别人刚好反着。

把舅妈接到妹妹家后,舅妈环视四周,说是过世的婆婆来看孙子,喜欢得紧抱着稍微重了些,俗世的人就有了反应。然后焚香祷告,念念有词做了些法术。

一番下来后,我跟舅妈聊起来。她非常健谈,从她的话语中,我得到了以下的信息,不由得感叹,社牛的舅妈,一字不识的舅妈,年过六旬,居然走上了一条创业之路。

舅妈非常“迷信”,这也是我对她不以为然的一点。她一年中大半年都是在庙里做佛事,今儿个给这个祖宗做,明儿个给那个祖宗做,凡事过世的、跟她家沾边的,她无不照顾有加。按她的说法让阴间的祖宗们过得好一些,有面子些,下辈子投个好胎。

祖宗们在天有灵,定会保佑她们一家。

我总是觉得她大笔花费在此,有点过了。

无奈她信这个。她觉得花得值,宁愿活人啃咸菜,祖宗决不能亏待。

民间做法事,需要用到大量的祭品,其中纸制品占着很大的比例,比如纸花篮、纸金箔、纸船、纸灯等等,凡事人间用得到的物品,都可以纸折出来平替烧给阴间的祖宗享用。

舅妈法事当中用到的这些,起先只能买,占了很大的一笔费用。她就自己学着做,居然给做了出来了,有模有样的,竟然引来别人来询价。

舅妈脑筋活络,借机也给别人做,收一些手工费。

这样一来,舅妈居然有了一笔小收入。

这一下激发了她的创业之心,毕竟她的退休工资不高,额外有了来路,不但自己跑寺院的本钱有了,还能意外收获,再好不过了。

有了这个心思,她出门去外面学习观摩,看到好的,拍照下来回家研究,居然也给搞出来了。从此她的产品迭代更新,她报价又低,性价比更高,受到了信众的喜欢。

这样,舅妈就有了更大的“野心”,起先小圈子范围内的流量不够大,还需要加大力度销售出去。

社牛的舅妈搞起销售来,那是如鱼得水。她跟我讲的几个案例,我听了耳目一新,舅妈没有读过商学院,无师自通给运作得有声有色。

比如,跟寺院主持搞好关系,共同发展事业。这里插一句:其实寺院也卷得不要不要的。

比如有一次,主持让舅妈做几个花篮,舅妈说好只收本金,手工费分文不取。事后,主持给舅妈一个红包答谢。舅妈没有硬是退还回去,她又加了一部分钱进去,以子女的名义捐出做功德。

寺院做佛事需要信众参与,舅妈二话不说给跑腿拉人。

她这么尽力,又晓得进退,主持自然喜欢她,有好事会想着舅妈。当然,舅妈也给寺院带来客流,互相成就。

其次,她也知道展示的重要性。

寺院里有佛事,她会预先把产品送去寺院展示(跟主持关系处好,这个做到也容易了)。她说,跑寺院的大多都是懂行情的,她的产品不比别人差,性价比高,自然会来她这里订购。

还有本身她“通神”,人缘又好,这么多年也有些号召力。

我很好奇,舅妈究竟做出来啥样的产品,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妇,我着实有点质疑她说的是大话。

我跟着她到她的工作室(她家里),还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这些精致的手工制品想不到还能从舅妈粗糙的手里创作出来,真是不可思议。

我打趣她说,六十多的你,开始你的创业之路,你的前途不可限量。

舅妈呵呵笑着说,专心干了一年,已经总结出些经验了。以后总会干得越来越好的。只是家里房子小,都快没下脚地了。

我说,你去租一间工作室,那是传统的手工艺呢,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我发自内心的喜欢,舅妈喜欢这行,跑庙里的过程中,顺带着居然给卷出这么一条创业之路来。最后祝舅妈事业顺利,走得更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