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回来,可这屈辱和苦难要忍的呀!没办法,天意让你活,你就得忍着。
许出于救命的机缘,水仙在打鹰山上的活路比较轻松,就是放羊。带着一条狗撵着羊出去,便连着许多日子在山里头也没有人看着,也没有人管着。那极富生命力的打鹰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迷宫,有茂密的云杉、雪松、灌木,还有江河和悬崖,简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幽暗与死寂。
水仙喜欢赤裸着身体在山涧中行走。在暖和的草地上走。水仙觉得自己那跟森林是一伙儿的了,是天然的,是自然而然生长的,过路的人呢,也是这样想的,以为她是山鬼。
“她每走一步便觉得原来的自己被冻成冰,再走一步便又从冰里掏出一个灵魂。她往前走一百步,便是一百个水仙被冻在原地,一百个魂灵破冰而出,往前走一千步便是一千个水仙被冻在原地,又破冰而出一千个魂灵。”
她就这样学着感受自然。学着鸟雀去欣赏日出与日落,学着羊去分辨各式各样的浆果,学着兔子去分辨林林总总的菌子,她高兴自己不再是赤条条的,而是穿上的雨水和流岚做的衣衫,她跟这座山长在了一起,跟熊、羊、老鹰一样是这座山的儿女。她开始听得懂鸟兽的话,打鹰山变得热闹非凡,到处都在讲话,到处都在吵架,动物与植物的话比人还要多,他们不耕种也不收获,但见缝插针的就要往下活,见缝插针的要使自己愉快起来。再后来她能听懂魂灵的话。魂灵们同她讲他们的秘密,水仙也同魂灵们讲自己的秘密,絮絮叨叨的,让魂灵啧啧称叹,只能说活着吧,先活下来。
我惊叹于这样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字,读到这里似乎是“人各有其道”的老套故事,实则不然,从那些生物、植物、魂灵的话中我们还能独处另一番味道:大家都惜命,都不愿意死,却也只能将将就就的活下去,也不晓得为什么,好像大家都不是为了活着,只是没死而已。进而往下,个体的活着只是没死而已,那么群体的呢,似乎就有了意思,万物都像完成任务一样活着,天地就从其中贪图个热闹,贪图大家吃吃喝喝,蹦蹦跳跳,生生死死。于是这样要陷入虚无吗?难道我们只是为了这天地之间的热闹吗?于是视角要再回到个体,既然只是为了热闹,不妨不去问为什么,只问如何。既然只是为了热闹,不妨不去在意是沧城还是打鹰山,是药店家的女儿还是打鹰山的女儿。既然只是为了热闹,不妨只用自己的方式热闹下去吧,毕竟是天意。
后面是战士解救水仙的桥段。将她从打鹰山带回到沧城。这位孩子被迫背叛了她的母亲,成为了仙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