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修养,叫看透但不说透

图片发自简书App

聪明的人,要看透,但不说透。看透是本事,不说透是修养。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傻子,你的聪明也未必是真的聪明。

  后来,我抓到了师傅的两个细节:

  一、面对对你有兴趣的客户,可以尽可能把事情说细致,甚至可以天南海北地聊。

  二、面对那些对你没那么多兴趣,或者说你并不是他的第一选择的客户,把事情说清楚,体现高效率。

  而在接下来的短短两个月内,师傅依旧连续两个月是全公司的业绩冠军。据说,一年内,师傅几乎包揽了全公司四分之三的月度业绩冠军。

  我们实习结束的时候,老板给我们送别,他也提到了我的师傅。他说:“我不知道你们以后有多少人会从事广告业,但无论什么时候,你们都要知世间,而不烦乱于心;懂人世,而不随意说穿。这点,大雨(我师傅)是我们这里做得最好的。”

  师傅请我吃散伙饭,我很感动。他还是夸我聪明,可我依旧记得那句脱口而出的话。很多年以后,依旧让你念念不忘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终于知道,自己像一个刷白的墙,总是需要时间慢慢来涂。比如,我终于明白,能管好自己嘴的人,命运往往不会太差。

  我的朋友老韩,是一个公司的HR,我们有一次一起探讨过“什么样的人,老板最舍不得”。老韩说,公司裁员的时候,领导首先会考虑把三类人留下:一、手上有足够资源的人;二、有足够背景的人;三、人机灵但话少的人。这三类是不分先后的。

  第三类人,他们甚至出身非常寒微,也可能不如那些喜欢抛头露面的人那么吸引人的注意力,但这一类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聪明也稳重,是领导最不愿意亏待,也是企业最需要的人。

  看透但不说透,看透一切,但依然热爱生活,就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工作、感情、生活,都是如此。

  如果遇到不公平,如果遇到不喜欢,可以说,但不要用情绪说;可以说,但不要说太透。

  如果不那么称心,如果不那么如意,可以说,但不要把所有的挖根究底都晒出来。在相看两厌的世界里,又何必补刀,也不欢而散。

  如果不那么开心,不如就开心一点,看透也看开。

  有一句话是: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

  而于我们,看透但不说透,便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这个世界,要有火眼金睛的本事,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本领。在这个世界里,并非独享,而是彼此心领神会,也默契前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导读:很多人觉得,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就证明自己变得成熟了。但其实,多数情况下就算我们看透了问题,也还是不能很好地解...
    正能量收获阅读 563评论 0 1
  • 这个世界,要有火眼金睛的本事,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本领。而于我们,看透但不说透,便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
    54谭小姐阅读 1,576评论 0 1
  • 01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能看透一个人,哪怕看透一件事,就是一种本事。想着人生就是一场按图索骥,把想看的、想走的都过...
    1b0ccfd39571阅读 470评论 0 2
  • 2016年09月17日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能看透一个人,哪怕看透一件事,就是一种本事。想着人生就是一场按图索骥,把...
    康志雄阅读 517评论 0 0
  • 1 回文识别基础 回文通俗地将就是把一个句子或者字符串正过来反过来读都是一样的.比如123321就是一个回文. 识...
    少冰三hun甜阅读 7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