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长相,分体貌和心灵。精神长相,是一种看不到的能力,这个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力量。
3. 善良的人,根本不会吃亏。
《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曾子曾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这是一个边远的山村学校,食堂的伙食糟透了,不是白菜萝卜就是萝卜白菜,而女老师的身体很弱,于是,她经常到学校旁边的一个小山村去买鸡蛋。
卖主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她叫说个价,女老师便定了5毛钱一个,其实,女老师暗中提高了5分钱,女老师家乡的鸡蛋4角5分要多少有多少。
女老师看老人可怜,没儿没女,只靠几只鸡养活自己,于是每个蛋多给5分钱,这老太太可怜,女老师就做一个小施主吧。
奇怪的是老太太既不讨价,也不还价,这桩买卖就这么定了。
买过一段时间,女老师觉得老太太实在可怜,便单方面又提高了5分钱,一个鸡蛋5角5分。
这回老太太作声了,坚持不肯提价,但女老师坚持要单方面提价,僵持了很久,老太太终于接受了。
那天,女老师照旧去老太太那儿买蛋,正碰上一个蛋贩子跟老太太讲价。
蛋贩子出6角一个的价要把蛋全收走,老太太不肯。
蛋贩子说,这个价够高了。山里都是这个价。
老太太说,不是因为这个价,而是这些蛋要卖给那位瘦老师,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里来教书,又那么瘦,我希望她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她。
女老师顿时呆了,原以为自己是个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老太太……
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所做的。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须先让别人得到。
生命是一种回声,你把善良给了别人,终会从别人那收获善意。无论你对谁好,从长远来看,都是对自己好。
一直善良下去,只问自心,不问得失,一路芬芳,已在你的身后跟随。
人的大部分痛苦源于失去或苦求不得,二者都是因为太过贪恋,不肯放下,便难以忘记痛苦。
人往往习惯关注自己,特别在意自己碰到的问题,将其视为生活中头等重要的大事。
希望有万能的神立刻把自己的烦恼、病痛和一切不如意解决掉。
但是这个世界没有无因之果,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和条件,没有找到因由,如何改变结果?
我们学佛也正是为了看清事物的本质,找到事物发展的潜在规律,寻因而究果。
找到自己烦恼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问题从何而来?
今天的不健康源于过去不良的生活习惯,今天的不如意源于过去没解决的问题。
昨天已然如此,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今天的所作所为会在以后结下什么样的果。
从今天就要努力,不再种导致恶果的因,排除恶果产生的可能性。
为什么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布施,还会遇到棘手的问题?
这是因为你曾经种下的因结出今天的果,今天种下的因,还要一段时间、一个过程才能结出果来。
当你渴望得到善果时,唯一的路径就是广种福田,数量多了总有一些能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人生的因果循环跟自然界的规律是一样的,有春天的辛劳播种才会有秋天的丰厚硕果,有行善之心才能获得善的回报。
如何得善果?
若想得善果,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就要转变,不能凡事都站在自身角度来考虑,不能总把眼光执着于自己。
多看看他人的需要,多倾听他人的诉求,学会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从他人身上种下善的种子。
布施也是一种智慧,用智慧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慈悲了、见识增加了、胸襟开阔了,看待世界的方式改变了,人生轨迹也会因此改变。
改变,从当下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