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


一、劣币驱逐良币符合经济效率

1、劣币驱逐良 币定律

16世纪英国的伊丽莎白铸币局局长格雷欣(Thomas Gresham, 1519- 1579), 发现了所谓“劣币驱逐良 币定律”

一个社会一旦确定了用某种商品来作为货币,这种商品在流通当中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质量较高的品种会被人们保存下 来,质量较低的会留在流通当中.质量不高的货币会把质量较高的货币驱赶出流通的领 域。

2、劣币就是有效率的货币

  • 货币之所以有用,就在于人们相信它有用
  • 只要人们相信货币有用,就不需要用那么高质量的商品来充当
  • 劣币驱逐良币是对的,符合经济效率
  • 劣币就是有效率的货币
  • 今天基本上抛弃了用真实的商品来充当货币了, 大家都是用纸币,不消耗真实资源。只要你相信它有用,它就有用,这就行了。

二、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 一个封闭的社会,假设里面有1000 块钱在流动,人们利用这1000块钱所提供的方便来进行交易。
  • 这个社会里有一个商业银行系统,专门帮人们把钱存起来,然后它自己再把钱贷出去,从中赚取利差。
  • 人们再把钱存到商业银行里去,这时商业银行多了1000块钱。商业银行收到钱以后,又把钱贷出去,借给别人。经过这样的过程,商业银行的账户,从1000 块钱,变成了2000块钱、3000块钱,一天一天累积下去,无止境地增长。这就是创造货币的过程。
  • 这个过程实际上不是无止境的,政府对每一家商业银行都有“法定准备金”规定:在收到存户的存款后, 必须留下一部分(例如法定准备金率20%),这样1000块钱在20%的法定准备金率下,就只能创造4000块钱的新生货币。再加上我们称之为基础货币的 1000块钱,就只能导致整个社会有5000块钱的货币在流通。
  •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与法定准备金率成反比,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它能够创造货币的倍数就越低。



三、商业银行固有机制催生流动性风险

1、货币的活跃程度

  • 现实生活中,创造货币的过程是有摩擦的,创造货币的实际倍数跟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有关。社会上最早的那1000块钱,能够创造出多少再流通的货币,是一个波动的数学——有一部分资金相当活跃,有一部分资金在沉睡。
  • 货币银行学,对这些不同活跃程度的货币有专门的衡量标准,分别叫M0、 M1、M2、M3等等。
    • M0:被称为基础货币,它是公众和商业银行持有的通货;
    • M1:在M0的基础上,再加上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
    • M2: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低于10万美元的定期存款;
    • M3:更广义的货币,在M2的基础上,加上那些高于10万美元的定期存款,即那些更稳定、更不活跃、更不流通的货币。

2、商业银行创造货币,是商业银行本身固有的特征。

  • 一旦发生挤兑,商业银行一定倒闭,商业银行不够钱给大家取。
  • 这不是商业银行经营不善的问题,而是由于商业银行能够创造货币这种固有的机制所造成的。

3、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困难

  • 这种商业银行无法满足所有存户提现要求的困难,称之为“流动性困难”。
  • 遇到这种困难,不能怪任何一家商业银行。
  • 商业银行背后需要一个更强大的支撑,去尽量满足所有兑换的要求,平息人们 的传言,挽救整个商业银行系统。

四、什么样的银行困境值得挽救

1、商业银行的两种困难

(1)一类是整个银行系統本身所固有的流动性困难
如果有了挤兑的传言,大家应该携手来帮助它,才能挽救整个银行系统的生存。
(1)另一类是银行自己经营不善要倒闭的资不抵债的困难
每一家商业银行都是低买高卖的商业机构,会遇到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困难。遇到这样的困难,就应该让它受到市场的惩罚,就该让它倒闭。

2、分别两种困难的困难

在任何一场金融危机中,分辨一家有问题的商业银行,到底是因为资不抵债的困难而造成的,还是由于流动性的困难而造成的,这当中有一定的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每当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人们会争论不休,到底政府应不应该出手相 救。这个问题不好解决。


课堂小结

1、劣币驱逐良定律:
  • 劣币驱逐良的现象确实存在
  • 劣币(使用真实资源比较少的货币),本身就是有效率的货币
  • 今天我们已经不用金银铜铁这些真正的资源来做货币了,纸币更省、更有效率
  • 只要人们相信它有用,它就有用
2、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
  •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与法定准备金率成反比。
3、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有可能遇到两类困难
  • 第一是流动性的困难,这是商业银行体系本身所固有的
    • 应该出手相救
  • 第二是资不抵债的困难,这是由于经营不善造成的。
    • 应该让它自生自灭。
  • 要区分到底是哪种困难,在现实中并不容易。
    这就是为什么学者和官员,经常就金融问题进行争论的原因之一。

课后思考

我们常听说一句话叫"大而不能倒",用到银行业中说的是,越是大的银行,我们越是不能让它倒闭。但问题是,那些银行家越是知道有这个保护伞,他们就会越不顾风险为所欲为。你赞不赞成“大而不能倒”这种政府干预原则?为什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7.24 第一章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1.人類出現之初,社會生產水平極其底下,因...
    微与之期阅读 5,685评论 0 9
  • 货币银行学 1、简述2001年颁布实施的《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 答:《新巴萨尔协议》包括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 (...
    梁言如是说阅读 6,995评论 0 13
  • 和孟祥石共读杨红樱的《最美一课》,提到幸福,他描述:我的幸福是让妈妈陪着我一起看故事书。看来,故事的神奇已深深地吸...
    小拓拓阅读 3,165评论 0 1
  • this 在方法内部的函数中使用this 由于this指针只在age方法的函数内指向xiaoming,在函数内部定...
    soojade阅读 2,635评论 0 1
  • 你好
    阿宽1阅读 78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