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说,《过秦论》这篇文章写的相当好,002时我写动词的用法,003时我写场景的代入,004时我写成语的创造,这些地方,足见小贾的功力。但不完全!如果细读这篇文章,还有好多。比如句子的连接!
这段,“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这段,实际上是有先后逻辑关系的,但不干瘪,夹杂了比喻,“振长策……吞二周……执敲扑……”,还有评论总结,“威振四海。”且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毫不违和。
再比如对陈涉的描述,“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一个代入感的形象,两个直白描述,对于陈涉的情况,说的切入骨髓,用词准确又不苍白。
这是段落,还有单个的词,看这句,“争割地而赂秦”,用一个“争”字说六国的怯懦。这句“强国请服,弱国入朝”,用了一个“请”字讲出六国的卑微。这句,“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用两个“不敢”反衬秦之强。这句,“自以为关中之固”,用一个“自以为”,描述秦王的骄傲自大。
是不是高手?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细看起来,可以说,每一个位置都有我们值得借鉴的东西。不论行文,用词,修辞,连接,转折,这篇文章成为千古名篇,就不难理解了。只可惜,我们学这个的时候(上学时是不是学过这个,我已经忘记了),所关注的更多的是哪里可以出题,哪里可以得分,反而把文章真正的美感忽略了。所以,成年之后,没有考试的压力,再读此文,更是别有一番滋味。起码我有这感觉!大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