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心理学到底是干什么的?

我们大概知道,心理学是用科学手段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人类行为。但是,这一定能让人过得更好吗?


作为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作者说,“对人有帮助”才是心理学唯一重要的任务。那么,心理学怎么才能真正帮助到人呢?

作者给出了四个关键词来形容,它们分别是:定位,关联,接纳,改变。

我们来具体了解这四个关键词

定位

定位的意思是,要让人从不一样的角度,对现象做出定位。

我们看看这个例子,小明从国外转回国内上学,他感到数学跟不上很吃力,全家都为这事发愁。

对这件事,小明的爸爸说,孩子在数学方面有畏难情绪。

小明的妈妈说,国内学校的要求太高,超过了孩子的年龄段。

孩子自己觉得数学没问题,是语言有困难。

你看,同一个现象,有好几种不同的描述和定位。问题的核心差异是,全家人在从不同的角度定位同一个现象。而且,这几种定位,对小明都没有帮助。

作者发现,这个孩子是在解题的时候缺乏一种体验,叫做“自我效能感”。我们可以粗略理解为,一个人在做一件事的同时,有没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这个定位的问题,就是孩子一种体验的缺乏。

这才是问题的重点,因为体验是很容易制造的。主要是多给孩子制造好的体验,比如给孩子布置低两个年级的题目,做题数量也减少一半,孩子每天只用20分钟就能轻松完成数学作业。然后慢慢增加做题难度,这样经过一个多月,孩子的水平就恢复到了现在年级的水平。

你看,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定位,就会有不同的描述。好的描述往往能把问题定位在更有功能的方面,从而带来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联

关联的意思是,一个人有某种心理特点,你发现它会受到其他哪些因素的影响,你就给这些因素制造了关联。

但是,不是每一个关联都对人有帮助。比如说,有些家暴的人可能会辩解:“我童年受到过心理创伤,所以现在才情绪失控,我也是受害者。”

这样解释问题真的对么?一方面,这个解释只是在片面强调一部分的事实。但一件事情往往跟千丝万缕的变量相联系,变量之间还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没有非此即彼的简单结论。就像家庭暴力,还可以解释:“因为他欺软怕硬,对于他的领导,他怎么就能控制住脾气呢?”

更重要的是,我们指出这些关联,不是为了找借口,而是要帮助人们更有力量去解决问题。

当然,心理学的解释并不是随便找一个原因,而是要在事件之间建立起有正面意义的关联,目的是为了给当事人赋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接纳和改变比较好理解,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接纳我们主宰不了的事情,就像我们的原生家庭,无论我喜不喜欢,我都只能接受它带给我的历史。同时我也会想,现在的我可以做出哪些改变,让自己更好地生活?

其实你会发现,心理学的改变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对问题更精准的定位,还是建立更有效的关联,或者接纳改变不了的方面,本质上都是一种改变,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

在这一年的课程中,我们只要在学习过程中记得最终的方向:为了提供帮助。不同的方法只是帮助人的不同路径。

从下节课开始,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快速地逛一逛心理学的世界。为了从不同的方向帮助人,心理学家做了哪些尝试?先从第一条路径,结构主义开始。

《李松蔚.心理学通识》学习笔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