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颖甫《经方实践录》100个医案
桂枝汤
医案三,太阳病,无汗加浮萍;
医案四,下利,腹痛加神曲、麦芽、茯苓;
- 区分病汗、药汗的不同,病汗,凉意;药汗,热意。药汗畅快才有解肌的感觉,所谓“随此畅汗以俱去”
- 桂枝发散,活动脉血,阳药;芍药收敛,活静脉血,阴药。倪师依此所说桂枝把血泵出去,芍药把血拉回来的意思。
- 姜枣草和胃肠。
医案六,太阴病,纳差,桂枝汤和胃。甘草安肠,缓下;可加大黄微利;嫌大黄霸道可加麻仁缓下。"桂枝汤功能疏肝补脾者也";"桂枝汤者功能促进血运、温和肠胃者也";补方,可长服。
温补主方:
- 加桂,治逆气冲心
- 加附子,治遂漏不止
- 加龙骨牡蛎,治盗汗失精
- 加白芍饴糖,治腹中痛
- 加人参生姜芍药,治发汗后身疼痛
- 加黄芪当归,泛治虚劳
- 去白芍加生地麦冬阿胶人参麻仁,治脉结代、心悸动
参考:伤寒论类方全整理之桂枝汤类
参考:扶阳牌桂枝法。扶阳派的桂枝法与伤寒体系的桂枝汤类方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其中用药的思路和用药的精细考量非常值得参考。
麻黄汤
医案七、八,探讨麻黄汤主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有呕为原本胃气若;喘多过呕,不必俱备。
医案九,麻黄峻剂,剂量太小无用。后面几个医案均根据人体质不同调整剂量,麻黄使用依然十分小心。虽说麻黄可以大胆用,但也要看人。包括使用麻黄桂枝各半汤(麻黄汤桂枝汤的1/3),桂枝二麻黄一(桂枝5/9麻黄2/9),都用小剂量麻黄。
医案十一,桂枝汤治太阳病肠胃虚寒,麻黄汤治太阳病肺脏寒实。桂枝汤治虚,补;麻黄汤治实,攻。桂枝汤可常服,麻黄汤勿妄试。
批:营卫与桂枝汤相关的条文,不似仲景文。太阳经病府病说,以内经释伤寒之误;太阳病三缸鼎立说(千金翼方),太阳病主方仅麻桂二汤。
葛根汤
组方,桂枝汤加麻黄、葛根。
医案十二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 太阳温病。同类还有太阳伤寒、太阳中风
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主治太阳温病,若人先日伤津,续得太阳病,即是太阳温病。
桂枝汤、麻黄汤当以口中和为主症。
医案十三,葛根汤加天花粉,栝蒌桂枝汤意
医案十四,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精者,津之聚于一处者也。津者,精之散于周身者也。精之泄,不必限于男女之间,志勤而多欲、心怵而常惧、形劳而致倦、高下必相慕、嗜欲伤目、淫邪惑心者,皆不藏于精之类也。这个医案展开精与津的关联,以此不藏精与病温关联。。
医案十六,葛根汤轻剂透疹。
白虎汤
大烦渴不解
寒化热,桂枝汤证转入
桂枝汤证肠胃虚寒,白虎汤证肠胃实热
直起于热者,由寒化热者,无所谓伤寒,无所谓温热,巡证皆用白虎汤
医案十八,石膏剂量不足则反复
医案十九,大渴便秘,白虎汤后大便下。上消。
医案二十,能吃便秘二月,能吃则属胃热。石膏清热大便乃下。中消(消饭)。量大至一斤。
张锡纯医案中也用大剂量石膏,言石膏非大寒,上面医案也为佐证。
麻杏石甘汤
医案二十二,麻黄汤证化热而为麻杏石甘汤证。恶寒、发热、无汗、身疼,麻黄汤证。化热的症状:咳而咽痛,寒邪化热,热邪灼津。
桂枝汤证 -> 白虎汤证;
麻黄汤证 --> 麻杏石甘汤证
麻黄汤证,寒实;麻杏石甘汤证,热实。
麻黄汤证喘,肺受寒而闭;麻杏石甘汤证喘,肺受热而闭。麻杏开,桂枝、石膏治其原。
医案二十三,喉痧、肺炎。凡肺热生痰,因痰生喘者,麻杏石甘汤皆能治
热、喘为本汤主证。
桑白皮可佐以清肺热。
医案二十四,辛凉甘润
麻,辛
石,凉
甘,甘
杏,润
吴鞠通:
辛凉轻剂:桑菊饮
辛凉平剂:银翘散
组一,解表,淡豆豉,芥穗,浮萍,薄荷,桑叶,菊花,连翘,蝉衣,佩兰
组二,化痰,贝母,杏仁,竹茹,莱菔,僵蚕,牛蒡,桔梗,蒌皮,琵琶叶
组三,凉血,银花,赤芍,滑石,竹叶,苇茎
组四,生津,人中黄,甘草,梨皮,蔗浆,地栗
如病重而用辛凉轻剂,误。
病重逆传心包。这里是怎么传?传后症状如何?
DS学习了一下,不错。
葛根黄芩黄连汤
协热利
桂枝人参汤,寒化
葛根芩连汤,热化
桂枝汤化热 - 白虎汤
麻黄汤化热 - 麻杏石甘汤
葛根汤化热 - 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化热 - 承气汤证
医案二十六,葛根芩连汤,口疮
医案二十七,目赤(眼膜炎)
鼻痛
桂枝汤,里,胃;麻黄汤,里,肺;葛根汤,里,血脉神经;
白虎/麻杏石甘/葛根芩连 - 胃/肺/血脉神经
葛根芩连汤,发于肠,下利;发于舌,口疮;发于眼,目赤;发于脑,痉/脑膜炎
大承气汤
大便不行,腹痛拒按;阙上痛,阳明燥气上冲及脑,则阙上必痛;右髀有筋牵挚,右膝外旁痛;日晡潮热。
先解表,后攻里。
医案三十,满头剧痛。病所在脑,一下而愈。
湿热蕴蒸阳明。不仅仅是燥矢。燥气上冲,见谵语头痛。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危机之候,当急下之。(脑病外征)
宿食下利,自利清水
麻杏石甘汤证、白虎汤证、葛根芩连汤证化热,均胃承气汤证
大论伤寒、温病之争。
桂枝二麻黄一汤
医案三十六
寒热往来,一日多发,太阳,桂枝二麻黄一汤
寒热往来,一日一发或多日一发,少阳,柴胡剂。寒热日发,有间隙如常人。
桂枝加大黄汤
医案四十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治病当先解其表,后攻其里。表解里自通。若便闭未越三日者,恒置通里于不问,待其自得。
已用通里,双管齐下。
厚朴七物汤:厚朴半斤、甘草三两、大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
承气加桂枝生姜。通阳表里双解,里为主,表为宾。
白虎加桂枝汤
医案四十一,荷叶露及生梨补津液,继石膏桂枝解肌发汗。
桂枝加大黄汤,七分太阳,三分阳明
白虎加桂枝汤,七分阳明,三分太阳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少阴病,但欲寐
太阳表证内伏少阴,非麻黄不能奏功,非四逆汤所能治。
干姜改麻黄,方能由少阴直达肺部,皮毛为之开泄
麻附细加半夏生姜后唇口干燥,与葛根、花粉、桑叶、菊花
小青龙汤
寒咳,心下有水气
身热、头痛寒甚者,重用麻桂
身微热、微恶寒,减轻麻桂,甚至以豆豉替麻黄、苏叶替桂枝
痰饮水气重者,重用姜、辛、半、味
十五种发热:
能辨其发热之属于中风,用桂枝汤;
属于伤寒:用麻黄汤;属于温病,用葛根汤。
属于肺热,用麻杏甘石汤;
属于胃热,用白虎汤;属于神经热,用葛根芩连汤;属于肠热,用诸承气汤。
属于太阳一日数度发,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或桂枝麻黄各半汤
属于表里不解,用桂枝加大黄汤,或白虎加桂枝汤。
属于心阳衰弱,用麻黄附子甘草汤。
属于心下有水气,用小青龙汤,方奏肤功
射干麻黄汤
老痰,咳嗽,喘
肺气不得疏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痰不易出,加桔梗
皂荚丸、控涎丹、十枣汤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皂荚丸能治胶痰而不能去湿痰
甘遂破水饮,葶苈泻痈胀,皂荚消胶痰
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小半夏汤、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皂荚丸
DS:
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都是治疗外寒内饮的,但射干麻黄汤可能更侧重于痰鸣较重的情况,而小青龙汤则表寒更明显。小半夏汤则主攻呕吐,与其他方剂不同。十枣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都是泻水饮的,但十枣汤力量峻猛,用于全身严重水肿或胸腹水,而葶苈大枣泻肺汤侧重于肺部的痰热或水饮。皂荚丸是涤痰,针对痰浊阻塞气道,痰黏难咳。
小青龙汤用于感冒后咳嗽痰多清稀,射干麻黄汤用于哮喘发作痰鸣明显,小半夏汤用于各种呕吐,十枣汤用于严重水肿实证,葶苈大枣泻肺汤用于肺痈或肺水肿,皂荚丸用于痰壅咳喘痰黏。
泽泻汤
泽泻、白术,眩冒
小青龙心下有水气,射干麻黄汤喉中水鸡声,苓桂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吐涎沫,皂荚丸胶痰,泽泻汤眩冒。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遗精、盗汗,虚劳
遗尿
炙甘草汤
七分阴药,三分阳药
小建中汤,当归建中汤
虚劳,肺痨
阳虚虚劳(建中剂) vs. 阴虚虚劳(养阴剂)
桂枝汤加减: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盗汗、失精
炙甘草汤,心动悸
小建中汤,腹中痛
当归建中汤,妇人经产
黄芪建中汤,虚劳诸不足
芍药甘草汤
足拘急
芍药,活静脉之血,令足部静脉血上行,使青筋隐退,步履如旧
大陷胸汤
医案六十四
太阳之湿内入胸膈
胸膈有痰湿,肠胃有热结
宿水积浊留恋膈上,阳明燥热闭结于下,炎炎上熏,致湿浊凝为痰涎,欲吐不能,故胸闷特甚
承气汤能除下燥,不能去上膈之痰
不同结胸:
- 心下石鞕
- 水结在胸胁
- 心下至少腹鞕满
小结胸,心下,按之始痛;
大结胸,心下至少腹鞕满,不待按,即痛不可近
和平方,补正而可去邪者。桂枝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吴茱萸汤,小青龙汤,五苓散,当归芍药散等
次峻方,去邪而不伤正。麻黄汤,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大建中汤,大黄牡丹皮汤,桃核承气汤,葛根芩连汤,麻杏石甘汤等
峻方,救逆为急,未免伤正。大陷胸汤,十枣汤,三物白散,瓜蒂散,乌头汤,皂荚丸,葶苈大枣泻肺汤,甘草半夏汤,甘草粉蜜汤,抵当汤等。
桃核承气汤
少腹急结,腹中有块而拒按
然未必由太阳病而来。
问题:桃核承气汤的少腹急结和陷胸汤的少腹鞕满的区别
桃核承气有淤血症状,如舌紫暗,脉沉涩。
抵当汤
急,舍太阳先治阳明
桃核承气为阳明攻下方,抵当汤更进一步,亦阳明方。
桃核承气,血之新瘀者,植物药;少腹急结,如狂,血自下,
抵当汤,血之久瘀者,动物药;少腹鞕满,发狂,下其血乃愈,脉微而沉
白头翁汤
有燥矢,合承气。
猪胆汁导、麻子仁丸
猪胆须和醋少许
替代:蜜、甘油
大陷胸汤、桃核承气汤、抵当汤、白头翁汤、猪胆汁导、麻子仁丸
结胸、瘀血、蓄血、热利、肠燥、
病位上、中、下
下法
神志恍惚
阙上热气蒸腾,属阳明。大承气
肠痈
医案七十七
方用大黄牡丹汤,但都合薏苡附子败酱散。
大便颜色从黑、紫、酱、绿等变黄就意味着差不多好了
注意泻后的补虚。四物、当归芍药散、祛湿(五苓散)、健脾(香砂六君丸)等
大黄牡丹汤,实热瘀滞;实热瘀滞,另一个是脓成正虚;热,实;脉迟紧;阳明;
薏苡附子败酱散,脓成正虚;肠痈成脓后期,正气不足,邪毒未净;虚、寒;脉洪数;太阴
肺痈
由轻至重:
苇茎汤,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肺热
桔梗汤,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补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葶苈大枣泻肺汤,肺痈喘不得卧,胸胀满,一身面目浮肿,咳逆上气,喘鸣迫塞
三物小白散(桔梗白散,桔梗、贝母、巴豆),寒实结胸
肺与大肠相表里,结胸,肺病,甘遂大黄芒硝下之
医案八十一,曲折的医案,读起来惊心动魄。
方多用苇茎汤合桔梗甘草汤、葶苈大枣泻肺汤
加乳香没药何用?
第一步,清瘀热,开泄肺气,苇茎汤,桔梗汤
第二步,去痈脓,泻肺汤,
第三步,破痰结(胶痰),皂荚
第四步,养肺阴
悬饮
十枣汤
奔豚
寒疝与奔豚属类似之病,以其临床见白津。有点道理。
分两种奔豚,一为循环系统,一为淋巴系统,这个应该只是作者的假说
桂枝加桂,上至心,认为是大肠瓦斯入大动脉到心。这点存疑。
奔豚汤,上冲咽喉(淋巴),往来寒热,所以为少阳
历节
轻者桂枝芍药知母汤,
重者乌头汤
比较:独活寄生汤
阳明
承气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