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支教第14周:去塔尔寺拖地

时间哗啦啦地向这几天山上的雨水一样冲刷者我们的灵魂,今天已经是第14周的最后一天了。

去塔尔寺是意外,也算意料之中的事情。

爹很早就推荐了青海湖和塔尔寺这些著名景点给我,可是俺在山上日复一日懒洋洋地看书,敲击键盘,偶尔进村走走就知足了,对于是否去塔尔寺随缘吧。

下雨天我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出门,却去了塔尔寺也不能不说是意外吧。

我们以为下雨天,游客会少一点儿呢,几经辗转来到塔尔寺脚下,举着雨伞却看见了全国各地自驾游车辆堵车排队呢,看来我们“错了”,国人的旅游热情与下雨何干?

进入塔尔寺的人分为两种:游客和信徒。

我们两种都不算,或者我们勉强算游客吧。

我没有攻略分享,也不会把所有“景点”介绍一遍,老廖会向大家介绍“塔尔寺三绝”,以及我们两位支教老师在塔尔寺和藏文化的独特经历,以及一堆老廖个人的疑问。

我很抱歉,我不得不承认我对西藏没有太多向往,老廖你为何如此不入流,竟然可以不向往西藏,“在路上”这个圈子怎么能容忍有不想去西藏的人呢,如果没有去过也需要表明自己是一直向往的啊,这样才能融入集体嘛,哈。

政治正确,很重要!

说回塔尔寺吧。

塔尔寺艺术三绝——

塔尔寺壁画——使用矿物宝石做颜料,色彩鲜艳,经久不衰,画面情结属于黄教内容。

塔尔寺堆秀——分为刺绣和剪堆,塔尔寺独创艺术。

塔尔寺酥油花——使用酥油制作的雕塑,每年只有一两个月的寒冬适合制作,原来整个塑像作品最多保存一到两个月,现在有了温控设备,仍然会每年重新制作,但可以让游客看到去年的作品了,最长可以保存两年。

简单记忆塔尔寺三绝的方法:壁画是用颜料作画,堆秀是用布创作,酥油花是用酥油创作。(从导游哪里蹭听的内容之一,哈)

酥油用途多:

酥油是使用牦牛奶提炼而来,很精贵。

食用:和糌粑一起吃,藏民早餐。

祭祀:酥油灯(熟酥油,不能吃)。

艺术:塔尔寺酥油花制作。

药用:调理肠胃,看来适合老廖,哈。

现在来说说我们进入塔尔寺磕长头,拖地,吃肉的独特经历吧。

同一个景点,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经历。

我无法推荐你按照我们的方式去体验,更不希望你一定要去某个景点做特定的事情,每个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有经历。

磕长头

下雨天,有些冷,我们两个汉族女孩磕长头,磕了多少个,也没有数数,更没有藏传佛教的信仰。

左边是一对藏民老夫妻,他们磕长头,带有自己的装备,而且我注意到他们食指上还有一个电子计数器,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要每天磕100个长头。好在信徒进来不需要门票(80元)。

右边一溜烟儿的是喇嘛,看起来都身体强壮。

磕长头不仅需要信仰支撑,还需要体力支撑,这个运动真的可以加入健身圈子里的一个打卡项目,因为磕长头真的费体力呢。

我学会了就开始不断练习,双手合十,额头,口,心前短暂停顿,然后用全身磕长头,五体投地。

我磕长头的时候在想什么?冷。我需要自己运动产生热量,让自己不要在这个雨天再次病倒,这个太重要了,是不是非常不虔诚呢?

那么是不是想着磕个100个长头就可以为自己和家人祈福,就算虔诚呢?

磕长头的结果是什么?

必须五体投地,额头要磕到地上,可是我发现我的眼镜先着地了,哈。真不好意思啊,四眼猫的囧,只有戴眼镜的人可以get.

昨天磕完长头到今天,一直腿疼,像做了蛙跳一样,磕长头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Plus,我几乎遵守了“不准拍照”的提示牌内容,进入塔尔寺的所有殿堂就几乎没有拍照,所以本文使用图片大部分都是网络搜索出来的图片。

拖地与吃肉

走着走着就到了11点多了,还有三个大景点没有看完,塔尔寺里有五星级厕所,但是没有斋堂,到了饭点儿没有饭吃对于一个低血糖患者来说太恐怖了,本来带了芝麻香蕉进来,吃完了,最后两个送给了外地来磕长头的喇嘛。

我们自己议论肚子饿的话被擦身而过的一位喇嘛听见了,他也往殿堂方向走去,他说“我给你们找点吃的吧。”

天啊!他真的从文殊菩萨那里取出了两个梨子,亲切地递给我们,我们俩一边啃着供给菩萨的梨子,一边参观金碧辉煌的大殿,转了一圈,这位慈眉善目的喇嘛又塞给了我四个水果,说“还饿吗?一人两个”。

我们都不好意思了,但是必须吃下去补充能量。

我们接着把剩下的两个殿堂也逛完了,舍不得走,又折回来找师傅,S师傅人好,看见我们就说“还饿吗?那边还有馍馍和水。”

“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吗?”我们终于表达了真实意图。

“拖地,地上有水,游客容易滑倒。”我们俩终于有机会报恩了,屁颠屁颠地超级开心地在大堂里开始来回拖地,从来没有这么开心地拖地,抢着拖地。

“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去做酥油灯,就在那里(进殿前,侧面的房间,没有游客可以进去)”

那里有师傅们已经在忙碌着呢,我们去仅仅是做小工,打杂,开心地把灯芯插进酥油灯座里。

就这样,我们又获得了和喇嘛师傅们一起工作的机会。

S师傅很忙,游客络绎不绝,游客和信徒不断提问和敬献哈达或者酥油灯。

S忙里偷闲来了工作房间,说“这里有肉,你们怎么不吃呢。”他顺手取出两双筷子,给我们放好,他一走,我们就开动了——

这肉也太好吃了,现在想起来都咽口水啊,这是我进青海吃到的最美味的肉了,不辣,哈。于是我们真的毫不客气地吃光了,太不好意思了!

喇嘛可以吃肉吗?

可以。

老廖的一堆疑惑:

喇嘛都靠什么生活?

外地的喇嘛每年来这里待一个月,住在外面的旅社,吃住行都需要花费啊。

有的喇嘛是开车来的呢?

有的女喇嘛使用最新的苹果手机,据说苹果操作系统对藏文输入法的支持远远好于安卓系统,但我看见的藏族学生家长也没有人人都用苹果手机啊。

喇嘛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工作到晚上7点半,如果每天上早晚课,可以拿到生活补助每天10元,午饭和晚饭自己解决,一年有大课的时间只有7个月。

800多僧人的大集体,吃饭问题最近几年好些,是因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门票和香火收入高了,但是喇嘛本身并没有提高多少生活水平。

清贫,偶尔饿肚子就是高尚吗?

吃饭问题不是最根本的问题吗?

游客来了,走了;

信徒来了,走了;

信仰这个东西虚无缥缈;

你有,或者没有;

都可以生活。

S师傅说:佛不会饿肚子,也不需要钱和水果,现在的人眼里只有钱。

人们看中钱,对吗?

不对吗?

如果大家不是因为有了闲钱,怎么会生出旅游的念头,怎么会供奉更多的香火和酥油灯。

有的喇嘛亲情淡漠了,有的喇嘛每天回家。

重视亲情,淡漠亲情,有对错吗?

就像我对藏传佛教知之甚少一样,我对这个世界更是无知。

看完了塔尔寺,听完了那么多导游的讲解,没有记住多少内容。

记住的只有:

S师傅真的对我们很好,

从“没有斋饭,只有开水”

到“给你们吃这个(水果)吧”,

再到“那个房子里有馍馍”,

最后到“有肉,你们吃吧。”

人与人的交往,说到底还是将心比心。

游客如织,我们能获得与S师傅的缘分,是他的善行,善意,不紧不慢地优雅谈吐让我们愿意为这里做更多事情作为报答。


你对西藏向往吗?

你对藏传佛教有疑问吗?

你对喇嘛有好奇吗?

留下你的想法,我们一起交流。

不懂地我找S师傅回答,哈哈。

我还有疑问:

如果有更好的任务管理,时间管理,S师傅会少一些疲惫吗?

如果有更好的财务管理和分配制度,普通僧人的基本生活会得到改善吗?

高级僧人会被送去佛学院甚至北京学习,那么中高级僧人是否需要学习企业管理呢,把寺庙都经营地更好,不一定非要用算命和开光的物品销售?

星云大师的管理智慧是否可以被引入和推广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