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此书前大半部分讲述的阅读方法、阅读层次、阅读规则,均针对于论说性作品,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看报纸杂志多过论说性作品,更多的时候看想象文学,比如小说,诗歌等,这些文体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读起来轻松,所以比较讨好。
但是讨好并不意味着更容易读。按照阅读效果的检测规则,很多人是说不出来,自己津津乐道的这本小说究竟好在哪里的,他们没有真正读懂。
那想象文学究竟要怎么读,想象文学和论说性作品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想象文学和论说性作品这两种文体的目标不同,对读者心智的要求也不同。
论说性作品的目标是教育,主要传达的是知识,读者需运用自己的理性去理解事情;想象文学的目标是娱乐,能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就算成功,读者要运用的是想象力。
读想象文学,我们不需要像读论说性作品那么严肃认真,随时准备捕获什么东西(作品的思想),而是全身心地投入作者用文字创造的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
二、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那是逻辑的,不是诗的,二者完全不同
目标不同,造成想象文学和论说性作品在写作手法的截然不同。
论说性作品逻辑必须清晰,表达力争准确无误。相反地,想象文学经常用到隐晦的表达,借助文字的多重模糊的意思,从而为作品增添丰富性和渲染力。简单地说,论说性作品的文字表达是清楚的,一目了然的,想象文学是含糊其辞的,这种含糊其辞是作者的故意。
三、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想象文学和论说性作品对读者的教导方式不同。
论说性作品不会给我们带来新奇,指导的经验是我们自己有的或可以获得的。想象文学不但可以带来愉悦,同时也能教育我们。了解到这些区别,可以让我们避免用真理的标准去批评一本小说,我们从中要的是一个故事,而不是一个事实或者一个道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诗与政治对正确的标准是不一致的。
虽然论说性作品和想象文学有很大不同,但是阅读有共通的地方。我们完全可以将适用于论说性作品阅读规则,改变一下变成阅读想象文学的规则:
架构规则:
(1)阅读前认清你阅读的想象文学具体属于哪一类。想象文学里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不同体裁写作手法不同,给人的感觉不同,读者也需要用不同方法去读。
(2)抓住书的大意,即掌握书中的故事情节。
(3)找出作者是如何发展情节的。故事是如何开始的,中间经过了什么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高潮部分在哪里,又如何发生的,带来高潮的各种不同的关键是什么?
诠释规则:
(1)小说的要素是事件和角色,了解每个事件以及每个角色的思想、言行、行动及感觉,才能掌握故事的精髓。
(2)小说的要素像是棋盘上的棋子,每一颗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找出小说里每一个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联。
(3)小说中场景、背景是小说要素之间的静态联系,情节的披露是动态的的联系。掌握这个动态的发展,就能诠释小说的内容。
批评规则:
(1)对于想象文学,我们不该反对或者赞成,而是喜欢或不喜欢。
(2)在你说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一本文学作品之前,首先你要能真正努力欣赏作者。
(3)批评时,你要客观地指出书中某些事件让你反感,原因是什么。你喜欢一本书,那也要表达哪些地方是好的,并说明理由。
当我们越来越能明白一本书为什么可以给我们带来喜悦,我们同时也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批评标准,成为一个文学品味高的人。
以上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第十四章的读书笔记。
针对这一章提出的问题有:
1、小说阅读比论说性作品难,是否意味着写小说比写论说性作品难?
2、如何有效表达一本小说好在哪里?
3、想象文学是天马行空,百无禁忌吗?什么是虚构的底限?
4、如何提高想象力?
5、想象力是作家的必需技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