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愁

【“家乡/家乡美食”主题征文】

家乡是什么?家乡是味蕾深处的思念,是这副对儿时味觉极度敏感的皮囊。味觉,能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一些食物,能够唤起乡愁,唤起童年的记忆。想起那些被渐渐遗忘的生活,不管离家多远,都不会忘了最初的自己。我生在湖北,远稼安徽,现在在大上海,大江大河大武汉!真的好想回湖北!

“走,过早克!”

每一个湖北人都是“过早客”对于湖北人来说,一日之计,在于“过早”。湖北人过早,从来没有地点的限制,只要能腾出手来,他们就能走着路吃、骑着车吃、追公交吃;而武汉的早餐有上百种,热干面、豆皮、面窝、糯米包油条、欢喜坨.小汤包……不过是湖北过早汪洋中的冰山一角罢了从老字号到街头巷尾的无名小摊,数不胜数的美味在武汉清晨的舌尖绽放,“吃一个月都不带重样”的传说,可真不是在吹牛。

“边走边七”,简直是“武汉伢滴骄傲”。

端着热干面的碗,挂着面窝的袋儿,排着红豆麻薯包的队,念着夹杂着桂花香的甜蛋米酒味儿…….

你七鸟冒?”,符合九头鸟的气质你过早冇?”[mǎo]

“冇”[mǎo]

“你先排倒队,我克买碗牛肉粉克”。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武汉人火气大,但健朗率真;武汉人嗓门大,但也讲道理,坚韧性强,不服输的武汉人,从来都是这座中原重镇的主角。他们 “不服周”(不服气,不甘心)筚路蓝缕而问鼎中原;在三国烽火连天之间战斗不休;与岳元帅一同精忠报国;也敢于开天下之先,将千年帝制推翻……

武汉姑娘李娜,王霜,花木兰刘亦菲,陈数,袁泉……走出去,不是一般的耀眼!离开湖北十几年,楚人的蛮,直到今天我仍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端倪。“不服周”(不服气,不甘心)“老子就不信你的邪!”“你跟老子搞莫事?跟老子‘斗狠’哪!”这些湖北方言的气质应该是长在了我的骨血里,我这外表娇柔内心刚强脾气火爆的性格一看就是湖北人啦!哈哈……

一场疫情,让武汉成为中国的焦点。全国的面都来支持热干面,全国大部分朋友对武汉小吃的认知就是热干面。其实热干面这种武汉满大街都有的食物,好的热干面随处都是,找个老小区,看看爹爹婆婆们早上去哪儿聚集过早,跟着他们走肯定能找到好的热干面。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北人,离开湖北以后最怀念的不是热干面,而是粉粉的藕汤。一碗排骨藕汤就是家的味道!

武汉乃至整个湖北,有很多的湖,很多的荷塘。莲种得太多了,一片荷塘密密麻麻,淤泥里的藕,经过夏秋两个季节的积累,体内满满都是淀粉。一根藕中间最肥厚粗短的几节,是最粉的部分,适合用来煨汤。

湖北的汤,以排骨藕汤最为知名。我们小时候啊,排骨藕汤里可不只有排骨,还有腿骨(我们叫筒子骨),因为卖肉的要求搭着卖,只卖排骨那筒子骨就没人买了。但是,筒子骨内因为有饱满的骨髓,会让汤更为润、厚,这有点不符合现在的健康理念,但口味会更好。老武汉人煨汤,用的器皿是一种直径约半米、高也约半米的大陶罐,我们叫它“铫(diào)子”。用的火,得是小泥炉的碳火,用一丝小小的火气,慢慢地煨上一晚上,这汤才能成。

煨好的排骨藕汤,藕要面但不能碎,肉要烂但不能脱形,汤呈现出粉褐色,要有藕的甜和肉的香,但又不能有渣只能是水。我的偏好,是往汤里撒上大量的胡椒,热辣滚烫的一碗,扫除一身寒气。。这样一碗自家的排骨藕汤在我心中的地位甚至要高于热干面,它是真正的家的味道。

一种味道,是无论离开多久都忘不了,甚至离开越久越怀念的,那就是故乡的味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