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次看到一篇关于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文章,感触很深。文章中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当一个小孩儿要买一个玩具的时候,一个生活窘迫的妈妈和一个生活富余的妈妈不同的处理方式:生活窘迫妈妈告诉小孩子这个玩具贵还不好玩,家里没有钱等,千方百计让小孩儿放弃购买欲望,小孩子一般有逆反心理,越不让买越要买,最好小孩子哭着回家了;而那位生活富余的妈妈对小孩子说,我们可以买啊,但是要比较一下功能、价格等,看哪个最好玩哪个最便宜,让小孩子参与决策,最后选择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玩具回去同时价格也比较合理,这个过程中,该妈妈给了小孩子一个非常正面的影响: 我有选择权,我一定可以买到一个既价格合理又符合自己要求的东西,从而提高了决策能力和自信心。
昨天,儿子从公园玩耍回来,说我表现得很好啊,说玩一个小时然后到一个小时我就回来了,我这么守时,是不是应该奖励我什么呢?我心想小兔崽子,会谈条件了,但是也觉得应该认可他的守时,于是问他想要什么奖励,他说要薯片,我说可以啊,我们挑一下吧。然后到超市后,就可以挑。看了一下不同的口味,最后儿子选择了番茄口味,然后再看不同的价格。发现圆柱包装的薯片乐事要7.9元,而可比克要5.6元,那选择乐事吧;然后看还有其他选择吗?到货架另外一边一看,还有袋子包装的,同样是乐事品牌的,只要3.5元,而小包装的只要2.8元,最后本着薯片是垃圾食品要少吃的原则,选择了乐事的袋装小包装薯片2.8元,从而节省了5元,让儿子体验了一下比较的思维和做决策的过程。

上传中,请稍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实很多时候要想一下是不是有第二种、第三种或第四种第五种选择,会对结果帮助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