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原本是不知道自己的光彩的,有时候犹如一盏包裹了厚重灰尘的器皿,原有的光泽和靓丽被深深的封藏了,你需要有人为你拂去上面的灰尘,为你洗去阻挡光芒的泥土,也许你会绽放出未曾有过的光芒。
——题记
人点亮人,这话来源于对教育的点评,有人评论说:教育的本质是点亮人。老师点亮学生,当然这个是可以扩界的,可以扩展到生活中、扩展到婚姻里、扩展到带领团队中。
任正非在华为内部高喊:让高人指点、“佛祖”开光的引导方式成为一种习惯。这不就是让他人点亮人嘛。任正非这句话的本意就是让大师们把毕生绝学尽快传给年轻人,经验方法教给年轻人,点亮年轻人,早日让年青人登上舞台嘛。
讲一个生活中的故事,一个小偷的故事,小偷变成老板的故事。你眼里的小偷是怎样的形象?猥琐、卑劣、好吃懒做。若干年前,一位小偷不知道是机缘巧合,还是在伺机作案的时候借以报纸作掩护,还是要从报纸中寻找下一个作案的目标,总之他看报纸了,而且认真看了。这个小偷看到了一个叫做林清玄的人写的文章,然后这篇文章深深地触动他的内心,然后他记住了林清玄这个名字,他记住了文章中的话。
人和人的相遇就这么奇特,然后这个小偷和林清玄各自奋斗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20年后,小偷小有所成,当然不是变成神偷了,而是变成小老板了,有人说是企业家、有人说是羊肉馆的老板,总之靠自己汗水、靠辛勤劳作生活着,生活是开心的、心情是豁达的。20年后,林清玄和这个老板相遇了。他喜悦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您写的那篇特稿,点亮了我生活的盲点,它使我想到,除了做小偷,我还可以做正经事!”
我想,林清玄的这句话是缘起,在以后的过往中,他肯定看过许多林清玄的文章,不断反省,不断对照,不断被点亮,在自己的路上渐进修为。林清玄就是点亮他的人,如果没有遇见林清玄那篇文章,没有林清玄这个人,也许他真的会在小偷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直至粉身碎骨。
世纪大盗张子强,李嘉诚老先生也曾想点亮他。当张子强拿到巨额赎金后,李老先生曾劝过他,曾点过他的心灯,只是张子强哈哈大笑,当成一阵风,没有被点亮。不能说张子强没有遇到对的人,只是当时立场不一样,李老先生为的是儿子,张子强图的是钱,当然可能张子强不愿意被点亮。
还有一个故事,偶尔之见记起曾看到过一篇题目大致为《那个抄金庸小说的男孩》,文章的内容断断续续记得上来。班上有个男孩,上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睡觉,睡仙的名号响彻校园,老师们提起这个孩子牙疼。找家长,男孩就会招来父亲一顿毒打。如果不喊家长,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各种手段对付男孩都无用。这个时候来了个班主任,好像是实习的大学生。他喊来男孩的父亲,嘱咐到买一套金庸全集,先是要求男孩每天读,后来要求他每天手抄。刚开始男孩抓耳挠腮,读书对他来说有点困难。但是改变慢慢在发生,一天两天,三天四天。到后来,男孩的作文可以写到800字。这让男孩和他的父亲都惊喜不已,从来不写作文作业的他,竟然能写到800字,而且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且对小说里面的人物能说出自己的解读。
可惜的是,这个故事后来中断了。后来,这个班主任离开了这个学校,他不知道男孩是否抄完了整套金庸小说,也不知道他后来是否继续学业,他与这个男孩再也无交集。但我想,对于小男孩来说,他曾被这个班主任点亮过。那就是人生有了变化么。否则高中的人生就这么睡下去,混到高中毕业,或者去闯荡社会,或者去三流的学校自我安慰。我想,如果小男孩能读完、抄完金庸的小说,今后至少他不会变成坏人,他一定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有侠之大义的人。毕竟金庸的小说文字那么美,故事都是英雄式的、都是绝处逢生,有些还很励志的。
人会被别人点亮,人也相互会点亮的。
讲一对中年夫妻的故事吧,好像故事有点多,成了故事堆砌了,还是讲讲吧,因为这样的好故事不多。
有个四川的哥们,当然不是我的哥们,这里指的是俗称。这个哥们已经人到中年,他和妻子最喜欢的一件事,是在阴湿的冬日下午,开着浴霸,躲在卫生间下棋(象棋),马桶盖上放着茶,他俩个臭棋篓子经常连对方老将将死都不自觉,还为下一步棋拉扯着不松手。他们已经相爱26年了,他们彼此点亮对方,点亮了爱,点亮了生命的旅程。
这不是我杜撰的故事,如果你搜《与妻子的棋局》这篇文章,就可以遇见这对夫妻。
聊完尘世,聊点商界大佬的故事。人说,新东方有“三剑客”,万通有“六君子”,阿里巴巴有“十八罗汉”,腾讯小马哥有“四大金刚”,不知道劳模雷军有啥,是不是也有七剑合璧。
其实最有故事感的当属阿里系和腾讯系。当年创业初期,就马云长那样,外星人的形象,走在大街上一看就像搞传销或者诈骗的,嘴里大话一溜溜的。大概是90年代左右,那个时候阿里连个毛都没有,马云站在沙发上,对着跟着他的一帮人,画大饼,而且足足讲了半个小时。大概就是后来的十八罗汉吧!这些人听得云里雾里的,但内心对马云还是服,太能说了,太能吹了。看在你能吹的份上,就跟着你干吧。在那个时候,能拉起队伍,聚齐人心,不就是大家愿意跟着你走,不就是被点亮了,死心塌地,勇闯天涯。你想想当年腾讯创业初期,穷的连工资都发不出去了,去卖QQ,结果还没人要,出路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当年那个嘀嘀嘀嘀的QQ能干啥,怎么能挣钱,鬼知道呀!为啥坚持下来了,除了创业初心外,还不是对团队的领路人的信任,不就是我们认你是老大,愿意跟你走,不就是彼此点亮,彼此照亮,一同前行。
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里面有一句话:“什么叫领袖?要在茫茫的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燃烧,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队伍前进。”
就是要点亮人嘛!阿里、腾讯的带头大哥,关键时刻自己不发出微光,点亮别人,怎么会有今天的繁花似锦。关键时刻,那些小弟如果没有被点亮,怎么往前冲呢。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被微光点亮,也是没有明天的。
伟大人物就是点亮了一群人嘛!如果你是王者,与生俱来携带霸气和光芒,大致是不需要谁点亮你的,作为最普通的凡人,大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那个点亮我们的人。
遇到的对的人,那个人也许是你人生的导师。遇到对的人,那个人也许是点播你事业的人生明灯。遇到对的人,那个人也许是懂你、爱你的人,让你懂得什么是生活、什么是爱。遇到对的人,你的人生从此告别过往。这个人就是点亮你的人,你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抹别致风采。
这大概就是“世上常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的别解吧!
有人说,人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为啥放错了呢,就是再也没有被点亮的机会了,大概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对了说起和尚,想起一个故事。有个僧人三年来,整日静坐,整日静默,无论风雨,始终如此。你想想一个人,三年来不曾说话,一个人枯坐,面对一个冷寂的世界。后来王阳明来了,叭叭几句。后来这个僧人说话了,再后来,这个僧人眼泪哗哗地,再后来这个僧人收拾行囊走了,回河南老家看老娘去了。这算不算一个点亮的故事。这个僧人,三年来想参透大道天理,在迷雾中苦苦追,心意烦乱,脑海里整日萦绕老娘的身影,未能听从内心召唤。尽管此前有无数人曾在耳边高谈阔论,那如王阳明洞悉心即理。
每一个都都对应天上一颗星星,星星是会被点亮的,你要遇到对的人,他会用自己的见识、阅历点亮你。有时我们一辈子都在寻找,都在自我苦修中前行,如遇到他,一番点播幡然开悟。
这一生,我们期望早早遇到对的人,那些点亮我们的人,而不是点燃我们的人。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就相互点燃了,相互燃烧了,早早就喝药自杀了。你想想,十四五岁的孩子懂的什么。再怎么早熟,几百年前的罗密欧和朱丽叶,也比不上今天的孩子见识广、熟透的程度高。都是瞎胡闹呢,其实莎翁原意也大致如此,只是幻化成了美丽的爱情故事。
我们都是要被点亮的人,要努力寻找,要珍惜那些对你好的人,真诚对你的人,也许他就是点亮你的人,只是机缘未到,都在等待一个火花迸发的燃点。
有的人一辈子也许未曾被点亮,不管是不是会不会被点亮,是不是曾经被点亮,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追逐,追逐光明、追逐灯塔,总会找到生命航行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