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三国309 诸葛恪08:吴之诸葛,一族灭门

吴之诸葛,一族灭门

诸葛恪的长子诸葛绰,任骑都尉,因为与鲁王孙霸事件有牵连,孙权遣送他回家交付诸葛恪,让诸葛恪教诲他,但是诸葛恪用鸩酒将他毒杀。

次子诸葛竦,任长水校尉。

小儿子诸葛建,任步兵校尉。

诸葛恪,吴之诸葛,一族灭门

听说诸葛恪被诛杀,他们用车子载着自己的母亲逃走。

孙峻派遣骑督刘承追赶至白都将诸葛竦杀死。

诸葛建渡过长江,想往北投奔魏国,走了几十里,为追兵所逮捕。

诸葛恪的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人,都被诛灭三族。

其初,诸葛竦多次劝谏诸葛恪,诸葛恪不听从,因此诸葛竦常常忧惧招致灾祸。


朝臣劝谏,遂得安葬

诸葛恪死后,临淮人臧均上表恳求收葬诸葛恪说——

为臣听说雷震电闪,不会一整天,大风激扬,很少终日不停,总是要接着布云播雨,用以滋润万物,是故天地发威,不能整天整旬,帝王发怒,不应任意纵情。

为臣狂妄无知,不知忌讳,胆敢冒灭身破家之罪,来请求君上降下恩泽。

伏念已故太傅诸葛恪能承继祖先所遗留的杰出功业,他的几位伯父叔父遭遇汉朝国祚已尽,九州鼎立,分别依身于魏、蜀、吴三方,都能勤勉忠贞,兴隆帝王事业。

及至诸葛恪,生长吴国之地,受吴主教化陶冶,致令名声英伟,服侍吴主几十年,没有萌生祸乱之心,先帝委付他伊尹、周公一样的大任,将日理万机的大事交付他。

诸葛恪生性刚愎,骄气凌人,不能慎重地保持国家政权,让国内和平安定,而为了建功使军队长期奔劳在野,不及三年就出兵三次,白白损失百姓士卒,使国家府库物资用尽,独自专持国家大权,任意罢免任用官吏,凭借刑法威吓众人,上下官员都不敢出声。

侍中武卫将军都乡侯孙峻与他一道受先帝嘱托的诏命,看到他奸邪暴虐,日益滋盛,担心将使天下动乱,倾覆危害社稷。

于是奋其威怒,精诚贯通云天,计虑胜过神明,智勇百倍于荆轲、聂政,亲自手持白刃,诛杀诸葛恪于殿堂之上,其功绩超过朱虚侯、东牟侯。

国家大害,一朝根除,车载他的首级展示于众,六军喜乐欢跃,日月增光,风尘平息,实为祖先之神灵,天人之共验。

如今诸葛父子三人首级,悬市示众数日,观看的人几万,咒骂声汇积如风。

国家的大刑,无处不受震动,男女老幼,无不观看。

人的思想,在观察事物时总是乐极生悲,看到诸葛恪显贵隆盛,世人无与为比,身处三公之位,已是居间多年,今日受到诛杀灭族,如禽兽受宰无异,观罢此般情景就会产生相反的感情,能不悲戚伤感?

何况已死去了的人,与土壤同归一处,凿、挖、砍、刺,再也不能施加罚刑。希望圣明的朝廷效法乾坤,震怒不越旬日,让他的同乡或过去的部下,以一般的兵士服装来收殓他,赐给他三寸薄棺。

从前项羽也得到殡葬之赐,韩信也获得收殓之恩,这就使汉高祖显扬神明的声誉。

以陛下笃行三皇之仁,布施哀悯之心,使朝廷的恩泽加施到受刑者的尸骸,使他们再次受到不尽之恩,以此显扬声名到遥远之地,劝勉警戒天下之人,岂不恢弘广大吗?

从前栾布违反汉高祖诏令去祭奠彭越,我曾私下认为这种作法可恨,不先请示主上,而专门为了博得名声而恣意妄为,他没有被处死,实在是大幸。

如今为臣不敢公开表示自己愚昧的情意,以露泄皇上恩德,只好恭敬地草拟这份表章,冒昧说明自己的想法,恳求圣明的朝廷哀怜省察。”

于是孙亮、孙峻听任诸葛恪过去的下属去将他尸体收殓安葬,他们由是在石子冈找到了他的尸体。又有朝臣乞求为诸葛恪立碑,以铭其勋绩,博士盛冲以为不应,于是这件事就此免去。

当初,诸葛恪撤军返还,聂友知道他将要败亡,写信给滕胤说:“当人处于强盛之时,可令山动河移,一旦陷于败弱之地,人们对他的态度就会各式各样。说到这里令人悲伤叹息。”


聂友传

聂友,字文悌,豫章郡人,年少的时候为县吏。

虞翻被流放到交州,县令派聂友去送行,虞翻和他交流之后,觉得他很有才,便写了一封信给豫章太守谢斐推荐聂友担任功曹。

豫章郡当时已经有功曹,聂友前去时,谢斐问功曹:"县吏聂友,可担任什么职位啊?"

原来的功曹回答:"这个人是县中的小吏而已,可以当个曹佐。"

谢斐说:"论者认为聂友可以担任功曹,你应该让位了。"

于是任命聂友为功曹。作为使者前往首都建业,诸葛恪对他非常友好。

后聂友担任将军,南下交州讨伐儋耳,回来之后升任丹杨太守,诸葛恪被诛杀后,孙峻忌恨聂友,打算调他为郁林太守,聂友发病忧愤而死,时年三十三岁。


总督简评

在诸葛恪的传记中,最让总督觉得印象深刻的,是聂友给滕胤写的信

当人强盛,河山可拔,一朝羸缩,人情万端,言之悲叹。——《三国志·吴十九·诸葛恪传》

少有永远的朋友,大多数都是利益的交割和世态炎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