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外做事的时候,非常开心,因为可以离开父母的唠叨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一次听到别人对我说:"养儿一百岁,担忧九十九,我觉得很夸张,而且也不能体会她当时的儿子在外地打工去的心情。
我想人很多感情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真的是事事担忧……
娃娃时期:
•吐奶:就要抱着喝完,然后拍拍背,打嗝才能让她睡觉。
•睡觉:在出生的第一个月里,担心被子压住她了,我自己翻身压着她。自从有了她我翻身都不踢人了。
•担心她身体变化:一天喝多少水,喝多少牛奶,一天拉几次臭臭,等等。
儿童时期:
•会走会爬:教会她走路,教她翻身,又担心她走路磕到碰到。
•说话人际关系:告诉她家里成员称呼,是什么关系。
•智力开发:读各种各样的童书,故事,儿歌,贴纸。各种智力开发的游戏书和玩具。
•品德习惯:告诉她要爱父母,尊敬长辈,学会分享……
青少年时期:
•学习任务:各种培训班和学校课堂作业,担心体力不支,担心厌学。
•交友方面:等她们长大网络更新的更快,也许我懂的也会淘汰,担心交一些社会上三教五流的人,担心他们学坏。
•自我保护:步入初中、高中、大学学的知识面不同,所以更多的选择,也更容易上当受骗。
成年时期:
•步入社会工作:担心她钱够不够画,工作顺不顺利,累不累,等等因素。
人生的转折爱情:谈男女朋友,会告诉她不要在外过夜,不要单独一个人,女孩会比较吃亏,那就是恨不得陪着她一起。
婆家过的生活:这个就不明说了,每个人的生活不一样,遇到好的就是个人的福气,遇到不好的就看自己本事了,(我很庆幸自己听从了姐姐话没有嫁去外地,也许在那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的情况下,自己更会变得内向了)
一则寓言:有一个老婆婆有2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扇子,下雨天老婆婆担心小儿子的扇子卖不出去,晴天担心大儿子的雨伞没生意。
只要父母在,即使你60.70岁,你在他们心里仍是一个孩子。
养儿100岁,常忧99
爱父母就给父母多多打电话,过节放假尽量回去陪陪自己父母吧,虽然更唠叨了,但是却觉得很温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