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人带孙辈的讨论

本文涉及的是个社会学好课题,也是近百年来面对的前无古人的代际问题。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正在老去?他们用毕生心血、体能不仅为老一辈养老送终,还养育了二代儿女子孙。一切完成后,他们自己的养老如何处理?因为他们早已经背井离乡太久了,同样是“故土放不下精神,城市安不下肉身”啊!谁来让他们安心?!放心?![流泪][心碎]

很多年轻人理所应当觉得“我在哪儿父母老了就应该去哪儿”,实际上父母也是人,他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一辈子的地方,熟悉的朋友们。包括一些自己独有的生活习惯。我真的觉得绝大多数年轻人这么想从出发点就是极其自私的,并没有把父母当成独立的人,也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首先作为自己真正的需求。

我爸妈很喜欢孩子啊,帮带娃煮饭,老了还能被需要,不也挺好?也很多老人没有啥爱好,或者带孙辈也不影响他们爱好。至少我爸妈愿意,一家人吵吵闹闹的,也高高兴兴啊!

我妈妈也曾是这样的老漂族,从湖北老家来到杭州,帮我带大两个孩子。不过我们从前几年就把她的户口迁过来了,最近又在我家隔壁另买了一套房让她住过来,一家四口加她居住面积大概在180平米,生活质量基本保障了,又有各自的居住空间,大家彼此照顾,医保现在都是全国联通的也方便,所以她也成了新杭州人,她的杭州朋友应该比我还多[捂脸][捂脸]当然,前提是我父亲已经去世多年,我也是独生女,她和我住在杭州很安心,老家也没牵挂

我觉得父母帮助子女的确挺辛苦,但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能和子女的家庭24小时在一起,这样,父母有自己的空间可以放松休息,子女也有自己的空间去经营自己的家庭生活!有点空间,有点距离,让大家既能互相帮助。又能互相独立。

是的呢,有个同事家父母就是这样的,老两口长期两地分居轮着帮三个孩子带孙辈直到小学毕业,其实这个同事夫妻俩没那么忙经济条件也挺好的请得起保姆,可能就是习惯于有父母帮忙吧,别人家的事虽然不便评论但看着很唏嘘。

托班多香啊,又让老人轻松过自己的生活,还能避免隔代住一起生活观念育儿观念导致的家庭矛盾。我们去年从生孩子到现在孩子一岁,北京双职工从怀孕到生孩子到产假结束去上班全程无老人参与,工作生活两不误,就是两口子自己累点。但是都是自己的选择,比起孩子带来的快乐,这都不算什么。

这方面我做的还不错。给老人买房,每年安排旅游,节假日买酒,平时聚餐。老漂族无奈,孩子们更无奈。养育责任都在小家庭,小家庭又不堪重负,只能寻求长辈帮助,跟六个钱包买房一样。照顾孩子更需要更多的支持,除了想双方长辈求助,还得求助谁?

年长的父母跟成年后的子女住在一起时,常因经济原因、生活卫生习惯,以及三观不同,产生矛盾和冲突。若能把这些冲突和矛盾摊开说清楚,不假装一团和气,老漂就不是问题。

我43了,娃八岁上三年级。我老公在我怀孕就让他辞职了。老人没有一个能来帮忙的,也挺好最起码我心里不觉得亏欠谁的,我也仗义。然后就是我独自一个人赚钱养家,我可以在家里办公,现在基本上利息可以覆盖我们一家三口的支出了,累得我一身病,前两天刚做了肾错构瘤手术。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刚生小孩,公婆就是老漂一族,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们也给他们在附近单独租了房,目前来看这种模式非常和谐且高效

写文章的可能不是85前人,我非常认可父母的付出,我爸妈帮我带大两娃,我经常也有负罪感,但是我们家基本都是我爸妈做主,所有人都从心底里感激他们,矛盾有一些不多,中国社会是家族亲情社会,虽然现在年轻感受少了,但是我家一直都有这传统,家族亲情都特别好,包括和我姐我表弟妹们,我就是我外婆带大的,因为我爸妈也要上班,等我家娃大了有孩子了,需要我帮助我还是会搭把手,不过会考虑保持一定距离

小老百姓,不要总想什么享清福,什么保姆照顾,自家条件就这样,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留着力气不出,儿女孙子过的苦哈哈,是一家人,就团结点吧

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大多数工资难以承担长期请月嫂或保姆。老年人带娃也不容易,一把年纪了,退休后再就业。现在生活,都不容易。

带孙子的长辈无奈,和长辈生活在一起的小家其实也是无奈的,各代人生活节奏和价值观不同,不论是长辈还是年轻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只是客观条件决定了大家不得不同舟共济继续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不断的托举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

老漂这个词听起来挺难受的,另外一个角度讲,父母也愿意带孙子孙女,隔代亲嘛,也是天伦之乐

我与丈夫一军一警,虽然收入尚可但工作繁忙,丈夫更是无法在家。我妈妈今年六十且身体不好,孩子交由我婆婆全权负责。我与丈夫母亲婆婆身在杭州金华潍坊无锡四地,属于各自异地的状态。因此,我的孩子成为了新时代的留守儿童,自他六个月起我就返回杭州工作,我婆婆在无锡照顾他。

不要让父母做免费的保姆,适当给他们提供情绪价值,尊重也是必须的!除了情绪价值外,还要适当给予一点经济价值,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有所收获,有被孩子们认可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该遵守的原则也要遵守,经常开家庭会议达成共识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我女儿需要的话,我也会带薪过去帮忙。但会约定好,我做哪些,哪些是她自己的任务得她自己做。必须互相尊重,不能说话伤人。我公公疫情前一直把“我们是保姆,我们没有老年生活都围着你们转”挂在嘴上,虽然每个月给2k生活费,过生日还会买2k—3k的礼物,但是总把我们当小孩,处处要有他们大家长的作风。我不能买多了衣服,也不能随便丢穿了十几年的衣服。挺压抑的。疫情他病了要做两次大手术。老公忙前忙后请假照顾了1个多月。出院后,他再也不说那些话了。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大机器,每个人在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时候发挥作用,机器才能高效运转。今天您照顾了我们,明天我们也会照顾您。

|为了儿女,很多父母都会愿意去帮带孙辈。

最好的情况就是父母和儿女不住在一起,但离的不远。我同事家是为父母买了房,一个小的两室学区房,方便孩子入学;夫妻俩则在旁边租房。曾经她和公公吵架吵得鸡飞狗跳,随着不在一起住矛盾少多了。而且最好是父母两个人都来带孙辈,相互有个陪伴,我爸妈因为早年离婚,目前只是我爸自己来帮我带娃,但能看得出来他很孤单。给他特色了好几个老伴,都没成。

我妈也是我家的最大助力,没有她我感觉我都要窒息了,但是矛盾也确实很多,大部分都是我太较真了,但是人真的很难改变,只能说我有个好妈妈。

老漂族的出现并普遍存在,且一时难以消失。原因很多且复杂。本人就是其中之一。当子女有困难时,父母不出手相助,谁来相助?当子女的经济实力达不到雇人或当“全职太太”时,父母能袖手旁观吗?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儿女身边的。我周围不乏我这样的人。我们的感觉,还当子女孝顺了或家庭经济力量能维持当下生活时,老漂族给子女填补的相对少一些,是否是免费保姆,从来没有考虑过。反之矛盾纠纷多一点,补贴的不少,老漂族对自己的身份思考的多一点。

不是漂不漂的问题,甭说老家的父母了,即便是同城的,和子女住一起心境也差不多,只不过漂得越远,这种感觉越强烈,因为避无可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