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与能量
能量守恒是宇宙运行的基本定律,地球的能量(包含动物、植物、固体物质等的能量)源自于太阳,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整体能量不衰减的前提下,不同物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转化,所以单看个体之间,能量就有大有小,人类也遵循这一规律。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如果想做成一件事情,实现对家庭、团体、社会的贡献与价值,需要了解世界运行的自然规律,需要掌握复杂人性背后的运行逻辑。这里就少不了对于古代先贤哲学思想的学习与体悟,结合这几年对于儒释道哲学思想的学习,谈一下对个人能量的理解。
个人有没有能量,要从身体、认知(人格)、资源(人财物、权威等)、心力四个维度组成的非线性力量来判断。前三个要素:身体强壮,认知的格局高、知识结构丰富,可以调动的人财物的能力强;而个人能量中最重要、最难塑造的是心力,它决定着以上三个要素组合后是否可以按照最恰当的标准发挥出最高水平。心力的塑造需要修行与磨砺,是静默与力量、价值与快乐的反复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
静默与能量。在静默中积累能量,在寡欲中减少能量消耗。
物质是安全感的基础,挣钱、攒钱是积累能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充足睡眠、良好心态保持身体的能量;不断在工作、生活中学习、体悟,再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哲学、历史)的方式提高认知水平、眼界格局;孝敬父母,家和万事兴,如果说地球的能量来自太阳,而一个人的能量则源自父母,小时候从父母那里获得直接的爱与能量,包括生命,成人后从孝敬父母、爱父母的体验中,获取爱的力量;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获得情感的慰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只有同频的人才能懂得你的万里江河,仅仅是这一份懂得,就蕴藏着无限的力量支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看正能量的影视绘画作品,听美妙的音乐,发现美的事物,享受并徜徉其中。
这一切要在正念中修行,在工作、生活、运动、学习等方面养成好的习惯,在时间中淬炼这些习惯,孕育能量,这些好的习惯如“指月之手”,不仅让你到达快乐幸福的彼岸,也可以融化焦虑、局促与不安。
这一切要在善念中修行,修行慈悲心,发心做好事、做善事,只要我们的发心是善的,是好的,暂时的敌对和不解则不需要解释,时间会验证一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一切要在安静中,默默的进行,不自见、不自是、不炫耀、不傲慢、不虚伪(虚荣、虚谦)、不做作;少说多做,谦虚低调,沉得住气,守得住念,藏得住光,安的住心;进窄门、走暗路、耕瘦田、向内求;这是一场自己的修行,与别人无关。你本自具足,只有在静默中,才能最大限度的积累能量,逐步塑造自身的正气、静气、清气、贵气,气足百邪退,神定万象安。
通过修行,积累的能量,要聚焦在目标上发力,避免没有意义的损耗。
减少物质欲望。衣食住行,讲究实用,不追求豪华与奢侈,越奢侈的东西,越容易消耗心力能量。穿衣朴素,饮食科学营养、住宿干净整洁、出行公共交通。总之,不在物质欲望上过度消耗能量。
去伪存真,克制虚伪的本性。做事真实,做人真诚,克制虚荣,虚谦,过度虚荣,过度谦虚,都是虚伪。总之,避免虚伪消耗内心的能量。
杜绝无效社交,减少人际交往。人的烦恼大部分来自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会大量消耗自身的能量。无效的社交应该尽量避免,工作关系及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也应该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适可而止,走近的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都会因占有和执着的私念激发出人性中阴暗而浑浊的能量,消耗正能量。接触靠近正能量的人,远离负能量的人。
向死而生,追求人生的意义,减少恐惧对于能量的消耗。活在当下,守住正念,生发快乐,获得幸福,人来自一粒尘埃,又归于一粒尘埃,只有你不害怕失去,才不会被失去的恐惧所控制。
价值与快乐。
“立志、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古人建功立业的智慧。人生真正的开始在于立志,树立人生的志向,找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才能逐步学会如何积攒力量,才能把静默中积累的能量有的放矢的释放,打在靶子上,实现目标,创造价值,这份价值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人真正的快乐在与奉献,不在于索取;在于勤奋,不在于懒惰;在于付出,不在于不劳而获。
快乐分为低级的快乐和高级的快乐。低级的快乐多是满足身体本能的欲望,饿的时候遇到美食,饱腹后是一种快乐,但此时的快乐多伴随着烦恼,当因控制不住引起肥胖时,反而变成苦恼。而高级的快乐是自己对快乐的最终评价,多半是由控制自己欲望的自律演化而成,坚持跑步一开始很痛苦,但是一次次挑战自我养成习惯后,会演变成快乐,这种快乐会形成一股心流滋养着自己的心力。当你因为热爱一件事情,比如工作,专注、沉浸、享受其中引发的心流,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快乐,其副产品才是对于组织贡献的价值。
静默会产生能量,聚焦目标的能量会创造价值,价值会引发心流,产生高级快乐,高级快乐又会激发出源源不断的能量,这是一个幸福的循环:静默、能量、价值、快乐,而静默是前提,一个人真正的能量往往来自于深层的不动声色,沉默是金。
202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