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写读书笔记前先说下我入群的想法:我想让阅读成为我的生活习惯,读书少的人因为精神世界匮乏往往都比较焦虑、易怒、偏狭,身边太多这种例子。我想阅读能让我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和包容心,同时还能延缓大脑衰老和认知能力下降。另外,跟上孩子脚步,和他有更多共同的话题也是我想把阅读做为终生习惯的主要原因。
我阅读速度比较慢,平均每分钟一页,之前读书读得比较少,写更是少之又少,年轻时同事约我一起入党,我说我不会写思想汇报,就因此作罢算了。单位学习事故案例要求写大反思大讨论,我是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家人都说我是会做不会说,我自己觉得,还要加一个“不会写”。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教人心智成熟的心理著作,开篇第一句”人生苦难重重”,让我在遇到困难时,能接受并稍稍释然。正如书中所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使我们的思想和心灵都会不断成长,心智也会不断成熟。坦然承受问题带给自已的痛苦,直至把问题彻底解决。生活中我也是这么想的,问题来了总要面对,解决的过程中又做了之前没有做过的事。
书中还讲到“全面的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往往成功的人都是极度自律的,我们做不了成功的人,也不做摆烂之人。普通人只有自律,才能有质量的生活,做不到自律,他律也行,就象入了”静读书苑”,总想着有人在监督自已读书,写作。
另外我想单独说说对于“全面”的理解。这个世界上在某一方面做到自律并不难,有人能按照计划规律的健身,有人能根据目标规律的学习,有很多人都能在一件事情上养成自律的习惯,但是,生活的问题并不是在一个方面自律就能解决的,在健身方面自律的人,可能就无法下定决心规律地学习文化知识,能吃体力的苦,却吃不了脑力的苦,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会败给自己文化内涵的缺失;在学习上自律的人,可能就会忽视对自己健康的管理,提前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导致无法长久、可持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甚至因此健康恶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多样的,需要的能力是多元的,那应对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自律也必将是多面的,从这个角度看,“木桶理论”还是有它正确和深刻的一面。
推迟满足感也是我在此书中接触到的新概念,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就象今天写读书笔记,要是想着不会写先把会做的其它事做了吧,那这笔记要拖到什么时候,想起张磊说过的我们应该要去做难而正确的事。董宇辉说过的真正的快乐是困难重重的。于是我选择了先写笔记。
以上是我看这本书比较有感觉并已应用到生活中的三点,书中也还有许多共鸣的地方。当然也有看不懂的叙述,跟爱人说起,他说美国社会文化背景下,造成感受认识解决方法不一样很正常。我想也跟我读书少,思想还不到那个层次有关。看来我的下一本书只能是小说或是人物传记这一类不太有深度的书了,而且还得是中国作者,或是把之前读过的再读一遍。
2025年6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