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的盛宴—漫话家常菜

盐帮菜中的家常菜,除以味厚、味重、味丰为其鲜明的特色外,更加注重“就地就时取材,操作简单,变化多样”。我市盐史专家、收藏家杨源展示了他收藏的一本1957年10月在当时的食品展览会上印发的“商品资料”,为追溯盐帮菜中家常菜的发展,留下历史依据。

这本60年前食品展览会上的油印小册子,详细列举了以红苕、鸭、鹅、兔为主料的133种菜肴配料以及制作过程,另外对于“不便制作”的近百种糖果列举了品名。

如今备受青睐,集万千“吃货”宠爱于一身的冷吃免的前身陈皮兔,在60年前会是怎样的做法呢?“商品资料”记载:“选肥嫩子兔切成小块,配以干海椒、陈皮烹制,味麻辣香美,肉质细嫩,为广大消费者喜爱之下酒菜。”

出乎意料的是,常被戏称为“上不了台面”的红苕,竟然有47种吃法,成为小册子绝对的主角。

里面载有红苕类菜肴共20种,面点27种,此外只有品名没有制作过程的近百种糖果,也是以红苕为主料制成。

其中一道“锅贴苕排”——主要原料:红苕;配料:肥肉四两,鲜笋二两,火腿一两五钱,豆粉二两,蛋清两个。

制作过程:先将肥肉煮熟,切成一寸五长,6分宽,两分厚肉片;然后将鲜笋、火腿、红苕切成和肥肉一样长,同样宽,8分厚的片子;将肥肉铺在砧板上擦净,将蛋清、豆粉调成糊状加少许盐;将鲜笋贴在肥肉上,火腿贴在鲜笋上,红苕贴在火腿上;化猪油在锅中烧沸,将挂好糊的苕排一次放入,文火煎至两面金黄出锅,配以生菜装盘。

这本小册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57年自贡盐帮菜中的白味菜特点,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盐帮菜的一脉相承。

“没有厨师的不断创新,川菜就不能最终成为成熟的菜系;没有文化人的参与、介入、帮助,厨师就不能完成这种创新。任何菜系的成熟和提升,都离不开这个因素。”自贡盐文化研究专家陈星生在《自贡盐帮菜经典菜谱》序中这样写道。

饮食是经济,也是文化;饮食是口福,也是乡情。自贡盐帮菜是千年盐都自贡的优秀地方文化,是自贡人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贡人的包容性和归属感,反映了自贡文化的厚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的大学历史教授曾凡英是中国著名的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他在多篇文章中提出自己的观点: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从远古时...
    离九思阅读 8,332评论 32 131
  • 盐商菜之怪吃虐食 前面已经介绍了盐商菜中高端、求新的典型代表菜,下面介绍盐商菜中的猎奇类代表菜: 手握重金的盐商们...
    离九思阅读 7,737评论 24 132
  • 第四章:会馆菜 自贡著名盐史学者宋良曦先生认为自贡盐帮菜划分为:盐商菜、盐工菜、会馆菜三大支系。前面几章7已经介绍...
    离九思阅读 7,865评论 33 149
  • 第二章 盐工菜 盐工菜是伙夫们为盐场工作的盐工做的菜,就是工作餐。1945年自贡有同业公会28个,座商2460家...
    离九思阅读 7,253评论 14 135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余生动听阅读 13,588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