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为镜,照见教育的星辰__诗集《飞呈校区:洪昌先生》序

以诗为镜,照见教育的星辰——诗集《飞呈校区:洪昌先生》序

文/柳红萍

      当飞呈校区的晨光漫过窗棂,总有人会想起那个身影:他握着粉笔的手像握着一束光,把知识的星子撒进孩子们眼里;他走过月季花丛的脚步轻得像风,却让每寸土地都记住了生长的声音。这便是洪昌先生,一位在教育的原野上默默耕耘的行者,一位用生命书写教育诗行的匠人。此刻,当这些散落的诗篇汇聚成集,我们得以透过文字的棱镜,看见教育最本真的模样——那是热爱的温度,是坚守的重量,更是平凡中生长的不凡。

      翻开这本诗集,最先撞入眼帘的,是课堂上跃动的生命力。三(2)班的教室里,数字会跳圆舞曲,ABC能化作飞鸟,连“鸡追鸭、鸭戏鹅”的趣事都藏着知识的密码。洪昌先生的课堂从不是刻板的灌输,而是一场与心灵的对话:他让公式长出童话的翅膀,让胆怯的小胖敢举起苹果大声朗读,让“副科”的小院里栽满星辰。这里没有“主科”与“副科”的藩篱,只有对每个灵魂的尊重——正如他把目光“种成远方的种子”,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的未来里,有逻辑抽芽的力量,有推理扎根的坚韧。

    诗行间更藏着细腻的温情。晨雾中批阅作业的台灯,是他指尖凝住的霜花;教案边角卷成的波浪,是三十年讲台磨出的茧。他会俯身倾听学生的困惑,用春日暖阳般的笑容融化迷茫;会在孩子受挫时递上肩膀,在他们发光时悄悄鼓掌。那些被红笔圈点的病句旁,藏着比语法更重要的教诲:成长从来不是完美的直线,而是带着温度的陪伴与等待。当他说“飞呈的每株月季都藏着故事”,我们忽然懂得,教育者的匠心,原是把每个孩子都当作独一无二的嫩芽,用粗糙的指尖轻抚,用耐心的目光浇灌。

      生活的褶皱里,亦有动人的诗意。他爱在晨光中漫步玫瑰花径,与露珠和蜜蜂交换心事;爱倚窗眺望远山溪流,让教育的理想随流水奔向大海。即便遭遇误解与波折,那口带着乡音的普通话里,依然裹着最饱满的热忱——“不能因为这点挫折就放弃”,这句朴素的话,是他写给自己的诗,也是写给所有教育者的座右铭。原来奋斗从不是一路坦途,而是穿过乌云时,依然相信“乌云不过是暂歇的候鸟”;是把脚步踩得更实,让土地听清生长的声音。

    此刻,飞呈校区的银杏叶又黄了几度,月季花开了又谢,而那些被他点亮过的眼睛,正在更远的地方发光。这本诗集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教育日常的细碎闪光:是讲台前的粉尘,是作业本上的红痕,是花丛中轻触嫩芽的指尖,是离开时依然向前的脚步。但正是这些平凡的瞬间,拼凑出教育最动人的模样——它不是丰碑,而是让每个走过的人,都想成为光的传承。

      愿翻开这本书的你,能读懂其中的重量:那是一位教育者用岁月写就的诗,是飞呈校区永远的星光,更是每个在平凡中坚守热爱的人,心中都有的那片原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