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镜”让自画像“准、深、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近期,各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相继召开,为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笔者认为,要用好“三镜”,深入查找差距、问题、原因,将自己的“自画像”画准、画深、画实,真正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目的。
用好“放大镜”查找问题,画像突出一个准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的同志担心暴露问题会面子挂不住、影响自己的前途或是在领导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常常“讳疾忌医”,遮遮掩掩,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但细节决定成败,量变引起质变,一个小小的问题,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因此,我们要用“放大镜”多角度、深层次,举一反三找准个人不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才不会错时恨晚。
用好“透视镜”剖析问题,画像突出一个深字。“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问题的存在必定有其原因,要巧用“透视镜”,以“剥洋葱”的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问题背后的来龙去脉,找到问题症结,切中病灶要害,切实把问题谋在点上,抓在手上。要加强党性修养的分析,开展触及灵魂的拷问,彻底给自己一年来的思想认识来个大起底、大摸排、大体检,深刻检视自己是否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把问题不足都“挖掘出来”,彻底交出一本深刻的“明白账”。
用好“望远镜”解决问题,画像突出一个实字。唐太宗李世民把魏征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他非常重视魏征给他提的建议,以至于魏征病逝的时候,不由得痛苦失声。因此,在互相批评环节,要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开诚布公指出问题,让批评环节“辣味”十足。要勤用“望远镜”,多学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多听领导、同事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形成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立言立行、边查边改,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