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六种档案状态,看看你是否“被录取”

   截至目前,很多考生已经完成了志愿的填报,下一步就要等待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下文简称:高招录取)了。高招录取有哪些流程?考生的档案状态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beer君将录取流程以及档案状态进行整理,和大家分享,希望对考生有用。

高招录取流程

高招录取一般有下面8个环节:

1. 模拟投档:每批次正式投档之前,省级招办按照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进行模拟投档。

2. 确定投档比例:模拟投档后省级招办及时向高校报送生源分数段分布情况,高校根据模拟结果决定是否追加计划,是否调整投档比例。

3. 正式投档:省级招办按照高校调档的要求和考生填报的志愿,将符合高校调档条件的考生的电子档案在网上投递给高校。平行志愿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只进行一次投档。

4. 阅档:招生高校在规定时间内从网上下载考生的电子档案数据进行审阅,审阅内容包括考生的成绩、专业志愿、是否服从调剂选项、体检表以及诚信记录等。

5. 预录取:招生高校按照相关规定和招生章程等,将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进行预录取,并将预录取和退档的结果上传至省级招办。

6. 录取检查:省级招办对高校欲退档考生的情况进行审核,如无异议,则录取结束。

7. 打印录取名单:省级招办根据招生高校的录取结果打印录取新生名册,加盖省级招办录取专用章后寄送招生高校。

8. 填发录取通知书:招生院校根据录取考生名册填写录取通知书,加盖该校公章后连同入学报到须知、资助政策办法等相关材料一并寄送被录取考生。

录取规则

各招生院校专业安排方式主要有分数优先、专业级差和志愿优先三种方式,其具体规则如下:

(1)分数优先:招生院校根据调档考生的分数高低进行专业安排,即按投档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保护相对高分考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

(2)专业级差:招生院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按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来确定选报不同专业志愿考生的录取专业,这种分数值就是所谓的“专业级差”。即当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不能被录取时,将其高考成绩减去某个分数值后,再与报考第二专业志愿的其他考生成绩进行排序比较,确定其是否可以被该专业录取,其他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类推,专业志愿越靠后,考生要减去的分数值就越大。如某大学采取的“33111”级差分,是指第二、第三专业志愿的考生每一档降3分与前一专业志愿的考生排序录取,第四、第五、第六专业志愿的考生每一档降1分与前一专业志愿的考生排序录取。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兼顾分数与志愿。

(3)志愿优先(专业清):招生院校在安排考生专业时,按照考生报考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专业志愿靠前的优先录取,各专业志愿之间的专业级差设为无穷大。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重视考生的专业性向,反映考生的专业志愿。

学生档案状态

  • 学生档案状态在哪查看

  • 高考录取结果要在相应批次录取结束后能查,查询办法就是去本省考试院网站查询,查询时要输入相应的考生号及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照提示一步步完成即可。查询录取结果一般都会直接提示考生是否被录取了,如果没有被录取,需要及时填报征集志愿。

    查询录取除了在考试院能查外,还可以在报考的大学官网查,学校官网也有查询入口,只要按照上面的信息完整填写内容以后,就能查询到自己是否被录取。

  • 学生档案在录取过程中一般有下面6种状态:

  • 1. 录取:此状态表明考生已被正式录取,确认无误。如果你看到这种状态,那么恭喜你成功被所填高校录取了,就坐等录取通知书吧。遇到这种档案状态,考生就可以完全放心了。

    2. 自由可投:此状态表示考生的档案没有被投档。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考生的档案在某一批次第一次投档时,如未投出(考生成绩未达到院校的调档线),考生状态会显示为“自由可投”。还有一种情况是,考生档案被投进高校后,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受限”等原因被退档后,也会显示为“自由可投”。

    3. 已经投档:此状态表示考生电子档案已经投给了院校,但院校还没下载考生电子档案,考生要注意查询档案所投学校。

    4. 院校在阅:此状态表示考生的电子档案已经成功被投到某所高校,院校已经下载,学校正在审阅查看每一位考生的基本情况,这是一个阅档的过程。

    5. 预录取:如考生档案状态显示为这三个字,恭喜你,大学有望了。记住,仅仅是有望,不代表已经确定成功录取。还要经过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录取检查,审核后,如果同意高校的意见,随后考生的状态就会变成“录取”的状态。

    6. 预退档:如考生档案状态显示为这三个字,很遗憾,即将面临退档处理。当院校将它的预退档意见传送给考生所在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经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录取检查、审核后,如果同意高校的退档意见,随后考生的状态就会变成“自由可投”的状态。

    录取答疑

    Q:提档是不是就不会有退档风险?

    A:其实考生的档案被高校提档,又被高校退回,是很正常的事情。当考生的分数达到所报院校的提档分数线时,很可能会被提档。根据规定,我国高校的投档比例一般都是在105%-120%之间,也有极少部分高校的投档比例是按100%。所以提档中分数靠后的同学就很可能被退档。

    一般而言,提档后遭退档的原因有:1.压线报考。在专业录取时,只有在前面的100名中有人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被退档时,才会从排名靠后的考生中补齐名额,其余的基本都会被退档;2、不符合专业要求,且不服从调剂。3、对考生单科成绩有要求。很多高校的《招生章程》会明确提及这一要求,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一问题。



    Q:预录取环节停留过久有什么问题吗?

    A:考生电子档案“预录取”状态要成为“录取”状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前面所述的院校上载的“预录取”考生电子档案通过录取场录取检查组的审核;二是院校在同批次、同科类的招生计划全部完成。

    每一所高校都要全部完成招生计划后,“预录取”考生电子档案状态才能显示为“录取”,这个时间的长短,因校而异。而当考生查询到自己的档案状态连续数天都是“预录取”,而征集志愿又开始了时,反而不用担心,静等“录取”即可。如若真的不放心,可到各省市招生办公室官网进行电话或者网上咨询。



    Q:模拟投档线、投档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有什么区别?

    A:模拟投档线、投档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都是就某一所院校而言的,不同院校生源状况不一致,将形成不同的模拟投档线、投档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

    (1)模拟投档线是指在平行志愿正式投档前,按照招生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和调档要求进行模拟投档时,形成的各院校模拟投档最低分。院校可以根据模拟投档的生源情况进行调档比例的调整,每模拟一次就形成一个模拟投档最低分,即一条模拟投档线。由于模拟投档线是在模拟过程中形成的,模拟投档线和正式的院校投档线之间存在变数,只要一所院校调整调档比例,则有可能会连带影响到其他院校的投档分数线,因此模拟投档线是录取工作中不确定的分数线。

    (2)投档分数线是指经过模拟投档和比例调整,所有院校根据生源状况确定最终调档比例后,形成的院校实际调档最低分,即投档分数线。投档分数线不是事先形成的,而是在对院校投档完成后自然形成的。

    (3)录取分数线是指院校对进档考生进行专业安排,并提出考生录取退档意见后,形成的实际录取的分数线,是各院校实际录取考生的最低分数(同一招生院校的不同专业的录取最低分会有所不同)。录取分数线也不是事先形成的,而是在院校完成录取后产生的。



    Q:考生被平行志愿投档院校退档后,还能在同一志愿内再次投档吗?

    A:按照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考生被退档后不能在同一志愿内再次投档。对考生个人来讲,所填报的同一志愿中的多所平行院校是有先后顺序的;对某一批次考生群体而言,该批次所有参与录取的考生档案是同时投出的,各院校录取也是同时进行的,当考生被投档到某一报考院校又被退档后,只能进入二志愿或征求志愿环节。即如果考生被投档到一志愿的A志愿院校后又被退档,便没有机会往B志愿院校及以后的一志愿院校投档,将进入二志愿或征求志愿环节。



    Q:“预科”与“预录”是一回事吗?

    A:“预科”与“预录”不是一回事。预科是大学正式教学班以外的预备班,目前在高校招生中只有民族预科班。民族预科班是指对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高职)预备性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除民族院校外,还有华侨大学和四川大学招收预科班。预录是指高校准备录取的考生,此时处于未经省市招办审核,未办理取手续的录取状态。



    Q:平行志愿投档时,高考成绩总分相同的考生投档顺序如何确定?

    A:当考生高考成绩总分相同(含政策照顾)但单科成绩不同时,计算机投档系统分文理、按规定的科目顺序分数进行排序投档,文史类的科目顺序依次为“语文、数学、文科综合、外语”,理工类的科目顺序依次为“语文、数学、理科综合、外语”。然后按照考生排序从先到后的顺序,依次检索考生志愿并按平行志愿投档规则进行投档。

    图文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