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动力也很重要——记念加入张文质导师写作团队的明智之举

        我们平时都很看重培养孩子的内动力,我们不想让孩子为获得他人的赞许和外部的奖赏而活,我们想让孩子遵循内心的渴望,无须扬鞭自奋蹄。在教育领域,我自己的内动力发展得很好,当初就是认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蒙以养正圣功也”,才进入的教育行业,所以我的学习和工作都很勤奋,不需要别人拉着推着走,转眼间,入教育行业已经八年,有一定的名望、地位和专业成就了,假期就想休养生息,调养身体,整理房屋,陪伴孩子。但假期过了一个多星期以后就感到纯粹悠闲的生活是乏味、无趣的。深圳可以玩的亲子游乐场所,上一次暑假已经玩够了,专家们滔滔不绝的专业论述也听麻木了,在央视影音和学习强国上开眼看世界,逛各种视频,也看腻了,是时候来一点新挑战了,我选定的方向是写作出书。   

        我写作出书的意图由来已久,大学第一天,面向全班同学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就说了,我的愿望是出一本自己的书。在教育成长的道路上,每次有老师提醒我们要写作,我也都很往心里去。我的“美篇”是在林美娟老师的带领下开通的,美篇开通至今已经有7年的历史,写了310个作品,阅读量3.9万。今年年初,我下载了“格志日记”APP,记录至今已经187天,94000余字,我总是期许自己利用假期闲暇的时间修改我之前写过的文章,去杂志社投稿,而且也定下了两三年内和李校、魏瑶完成一本校家社共育方面的合著,但每逢放假,我却一拖再拖,没有动力打开电脑,动手修改。幸运的是,正当我想要找一个写作的群体督促自己前行的时候,张文志老师的第七期写作研修班在我朋友圈圈的两位名师的推荐下,浮现到了我的眼前。开班前的一个晚上,我手滑错过了拼团的最后一个名额,自己开了一个团,于是只好怀着期盼的心情招揽同行的老师,没想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竟然因为我的邀请新加入了龙华区的另外五名老师,我怀着十分期待的心情迈出了出书的第一步。   

        受限于生活的琐事,三天的课程我花了五天听完,收获颇丰,开拓了视野。首先,我知道了写作要注重笔调,如果光有干货,文字太干涩,读者读来也难以下咽,所以要有一些表达的灵动性和文采,要走心。其次,我知道了某些老师的起点不如我高,他们能出书,我也一定能,我相信我的出书之路会比较顺利。再次,我知道了参加写作研修班的人都是教师群体中很上进或工作卓有成效的佼佼者,与它们相伴,就是与教育的霞光相伴,前程灿烂。最后,我很欣喜地发现了一群有教育情怀的人。张文志老师团队是这群有情怀的教师聚集的高地,我们不孤单,大家都美好而纯粹,我喜欢为乡村教育坚守20几年的云南老乡;我喜欢开成长联盟但尊重老师的喜好和选择,不约束成员参加其他工作室的孙明霞老师;我喜欢为了促进教师成长,以写作为抓手耕耘20几年的张文质导师。他们都让人钦佩,让人想要亲近,让我感到他们就是我想成为的自己,所以我觉得这一次三天期限的写作研修班真的太棒了,不光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携手同行,让自己不在是教育路上的孤勇者。   

        这份体验告诉我,当你的内动力不足的时候,想要保持成长的速度,我们可以这样做:第一,定一个目标,不要漫无目地走马观花;第二,买一份服务,做一份行动的承诺;第三,交一群朋友,得到专业的引领,走捷径少走弯路,有陪伴携手前行,有约束防止懈怠;第四,找一种趣味,玩着玩着就到目的地了。   

        成长有捷径,成为良师的捷径就是阅读、实践、思考和写作,出一本书的捷径就是加入张文志老师的写作研修团队,开起300天的日更时光。

        感恩遇见!愿不负光阴,共享生命的美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