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器”,为何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为何君子不器?

因为《论语·为政》中提到的这句话是一句相对独立的话,并无前因后果:

子曰:君子不器。

所以这句话历来解释很多,而我们唯一能作为参照的就是《为政》二字。这是指“君子”在为政、为官、进行国家管理之时的一种行为品德。

“君子”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是指有美好品德、崇高理想的人。这种人在管理国家的时候,为何要“不器”呢?到底什么是“器”?这就是解开这句话的关键。

《易·系辞》:

形乃谓之器。

又有: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古人思想流派中管理社会和国家的方法,无非是“道、法、术、器”,“器”是在哲学思想的最底层,也就是“形而下”,是一种可见的,有形状的东西。或者是器物(实物),或者是外露的才干、专才,从这里,“君子不器”也可以得到两种解释。

当“器”解作实物,即“相”时,所谓“君子不器”,即“君子不相”,大致是君子不形于声色的意思。不过作为孔子门生,这一点应该是君子的入门修养。

所以这种解释取的不多。

我们看第二种解释。“君子不器”是指君子是不擅长于某一种技能的,也就是君子不是专家。在孔子的理念中,“器”不过是人们在追求“道”的过程中,学习各种“法”,使用各种“术”时凭借的才能和工具。在个人修养的范畴中,使用“器”来追求“道”是一个比较低级的层次,因为相对于“君子之道”,某一方面的才能是浅薄的,虽然专精却同时是受到局限的。

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在思想追求上要打开这个局限,才能领悟“道”,从而一通百通。

真君子不能为“器”所局限,也不能被“术”、“法”所迷惑,这些都只是通往“道”的某一个阶段能帮助我们尽量靠近“道”的手段和工具。我们不能沉醉于这些而失去追求君子之道的本心。

就好像一个大领导,他需要了解内部管理吗?他需要了解前端营销吗?他需要了解人事安排吗?他需要了解市场调研吗?他可以都了解,但是绝不能陷落在这些细节之中,大领导有大领导的工作,他更需要的是公司前进方向的把舵,一个真正高层领导,绝不是“器”,但是他手底下有一大把的“器”:各个部门的经理,就必须要是自己部门的专家。

而这些“器”的作用,就是让“君子”从这些具体的事情中解脱出来,为整个公司、社团、国家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思考。

所以,子曰:“君子不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