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连续犯了3个错,一是赎理财时少输了一个零,妄自认为自己一贯正确,无需检查,给自己带来损失。二是专家郑重建议我买的理财产品,我打开产品说明书,看到募集期是2018年1月16日至22日,还怪专家咋推荐元月份的理财呀,要弃之不理,幸亏旁边的同事质疑:“别人早就推荐这产品了呀,是19年元月还是18年元月?应该是这个产品18年元月开始发行的吧!真是哪本书说的一个观察力弱的人即使进入宝山,也可能空手而返啊!三是网上下订单时看到”你本次消费未达到金卡消费额度“的提示竟然以为是之前操作的网页提示,被盲目自信蒙蔽双眼,没引起警惕,结果因为辅销品不包括在消费额度内而失去了金卡资格,怪不得精神病学家发现人们最普遍的性格缺陷是”总自以为是对的“。
我真的该重新审视自己了。我翻出以前写的网讯,之前也反思过在工作中常常因看一句话漏掉了后半句、忽视了小括号内的话、或漏点了一个按钮而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曾懊悔自以为两三年没错过的内部户没有核对的意义,不按制度核对出错失去领导的信任,也曾下决心改掉疏忽大意、武断轻率的毛病啊!11年了我这不审慎的毛病依然如故。
审慎的要点是:在做决定时,要预想你的决定会带来什么后果。从小爸爸就说我有晕胆,我那时不知褒贬,现在明白是我不懂得考虑后果。
要成为审慎的人首先要认知谦逊,警惕自己的妄自尊大、盲目自信的毛病露头,对自我蒙蔽保持敏感。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王阳明说”器虚则受,实则不受“,苏格拉底说“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是最聪明的“。
其次要养成切实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观察的习惯,不因为司空见惯而熟视无睹,甚至懒得调用感官。
最后还要衷于感官摄取的信息,而不是凭主观臆断想当然地删减、扭曲、夸大、缩小信息,小时候妈妈见我碗里没红薯就说我咋不舍得捞红薯吃,爸爸一针见血地说:“换个人一看粥的颜色就知道有没有红薯”。初中时化学老师拿着卷纸找到我,指着找错误的实验题,恨铁不成钢地说:“这么明显的错误你咋看不出来!”。
我决心时刻牢记父亲的衷告:“芸,咱可要经经长长啊!”我要将盲目自信打入十八层地狱,我要训练我的五官变得敏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