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产的概念,在我很小的时候(1989年出生),父亲作为一名公务员就已经分到了老家的一套单位房。依稀记得那是80年代期间的房子,当时我父亲25岁,周围很多人那时候都是租房。在那个年代的房产江湖,能被政府分配到一套房是至高无上的光荣,福利分房制度让很多铁饭碗觉得这辈子的大事已经完成一半,那个年代的叔叔阿姨们是极度厌恶负债,厌恶贷款买房,跟他们年代经历过物资短缺有着极大关系。
在没有月供压力的情况下,我家陆续配置了当时那个年代所有最流行的东西,包括摩托车,BP机,家用电话,收音机,小霸王学习机,卡拉OK,尤其是摩托车,当时我家里陆续买了三辆,那个年代都是6000以上RMB一辆,不是因为我家有钱,是因为买一辆就被偷一辆。
在1998年以前,我爸的江湖是很拉风的,因为他紧跟时代潮流,我也努力被收音机和卡拉OK培养成为一个麦霸,当然也被小霸王学习机培养成为一个近视眼,因为那些游戏实在是好玩,超级玛丽和魂斗罗现在都觉得是经典,似乎那个年代的房产江湖,贫富差距并不大。因为稳定单位和当老板依旧是那个年代最让男人和女人羡慕的职业。
直到1998年房改之后,房产江湖开始彻底改变,房产成为了一个极大的资金蓄水池,能够抵御通货膨胀,可以打破各种阶层,惯性思维让父辈那代人依旧觉得他们那个江湖过得还是很“公平”的,无论是打麻将还是出去游玩,大家贫富差距都不会相差太多。
于是直到今天,他们还是会怀念那个年代的江湖,依旧觉得买房贷款不划算,觉得老家自己盖个大房子养老很惬意,觉得老家房子这20年以来也是涨了很多,买哪里都一样,这些认知还依旧停留在20年前的思维,然后他们教育子女赚钱之后也要努力先买在老家,尽量全款买房,甚至觉得房价会暴跌,暂时不要去买,买的话可以考虑买商铺买门面,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人这一生平淡过去就好,这些传统思维造成的结果就是父辈阶层的财富极大分化。
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距在于认知能力,以前我一直以为是知易行难,就是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或者明白一个方法其实很容易,真正做到其实很难,但是知易行难的社会在98年的房改之前是这样的江湖,因为那时候压根没有商品房交易,现在的房产江湖更多是知难行易。
因为一个人只要认知和见识打不开,就会永远蜷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带着小农经济思想,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把自己这辈子积蓄放在最安全的银行,来一个最长年限的定期存款。
或者买了一大堆自以为是资产的负债(门面房,小产权房,公寓,写字楼,老家自盖别墅,旅游养老地产等等),一旦认知打开,就会靠着自己学习的方法和知识去捍卫自己的财富阶层,保卫自己的财富,从而实现知行合一,在自己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告别中年危机,开着房车去周游世界,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个公众号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每个房产玩家真正玩出财富,把房产投资当作玩游戏一样,也是打怪兽升级,最终打通关,从而让自己的财富实现几何倍增。
大部分明星来说,除了拍戏和接广告,他们也是热衷于投资房产进行理财,比如,赵薇只买上海好地段的豪宅和新加坡海景洋房,孙俪仅在上海就坐拥4处房产,徐峥买公寓和写字楼,成龙买好莱坞豪宅和香港物业,周星驰从1990年开始累积了近5亿元的地产。由于明星们都是典型的钱多多,不像大多数人买东西只能拼多多,他们有很多子弹可以打。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子弹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花钱花在刀刃上,所以明星投资物业标的并不适合我们普通人。
作为一名职业房产投资人,在自己30岁之前已经投资房产数量两位数,努力去实现房产的知行合一,我们接下来会通过每个城市进行逐步分析,告诉各位房产玩家每个城市投资房产应该如何去玩,攻略是什么,我亲自实地调研和踩盘,从而让所有玩家可以更清晰看到房产地图,并且在每个城市的分析背后,都会加入自己的个人看法和见解,也会把一些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的财富成功或者失败案例分析给每个房产玩家,会跟各位分享房产的一些常识和知识,致力于房产实现财富逆袭的伙伴,可以点击关注我的简书账号,其余资金盘玩家或者数字货币玩家,就请默默路过即可,感谢各位关注!
第二篇我会以我故乡的城市景德镇作为分析,告诉各位玩家其他类似于五线城市的现状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