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让你感受到“金字塔原理”的魅力

        近期我在读一本关于“金字塔原理”的书,本篇文章为该书的读后感,旨在用一篇文章的时间让大家对“金字塔原理”有一个大致的认识。“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职场表达圣经”,专门解决“说话啰嗦”“报告混乱”“逻辑不清”的问题。如果你在日常生活或者职场生涯中也深受表达不清晰的困扰,那么请花费5分钟的时间看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不错的收获。悄悄告诉你们,这篇文章也是按照金字塔原理构建的呢,我会在结尾附上我的思维金字塔,并且有一定的讲解,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本篇文章!

        不少人可能都听过“金字塔原理”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它的具体作用。简单来说”金字塔原理“就是让你的逻辑呈现金字塔形状,以上统下,归纳概括,每一层都是下一层的总结也是上一层的具体描述,从框架到细节,符合人们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逻辑结构也清晰明了。

        举个具体的例子:假如你现在要出门,你的爱人想要让你回家的时候给她带点东西,她说:“宝宝,这几天好热啊,回来的时候买点西瓜,还有家里面没有大米和鸡蛋了,也顺带买一点,晚上想吃蛋炒饭了,香肠也买一点,吃蛋炒饭怎么能不加香肠呢。”你应和了一声并在心里默默记下”西瓜“”大米“”鸡蛋““香肠”后准备出门,这时你的爱人从厨房出来,手里拿着一根黄瓜说道:“家里的黄瓜就剩最后一根了,也买点吧。水果也吃完了,再买点香蕉和苹果吧”你又在心里记下了”黄瓜““香蕉“”苹果“,最后你打开房门,准备离开,你的爱人又突发奇想的说到:“等一下,宝宝,我还想要吃小蛋糕,再加一杯奶茶,拜托你啦!“。你看着她一脸宠溺的笑,在心里又记下了“小蛋糕,奶茶”。走在路上你不停的在心中默念:“西瓜”“大米”“鸡蛋”“香肠”“黄瓜””香蕉“”苹果““小蛋糕”“奶茶”......,即使这样,你会发现最终到买东西的时候能记起来这9件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是因为有一个7±2定律,即人能够短期的记住7±2个事物。为了能让我们记住这9件东西,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处理,比如”西瓜“”黄瓜“”香蕉”“苹果”可分为果蔬类,“鸡蛋”“香肠”“大米”可分为蛋炒饭类,“蛋糕”“奶茶”可分为甜品类。这样我们就将9个东西抽象为了3类东西,我们在记住这3类东西的基础上就可以很轻松的联想出所有的9件物品了。这个将9个物品抽象为3类东西的过程便是构建金字塔的过程。

        在了解了金字塔的重要性后,我们再来看看怎么构建出来这神奇的金字塔吧!有两种方式:

        1.自上而下法,这种对于新手比较友好。

            a.先确认文章的主题

            b.结合主题和背景写一段序言。

            c.从序言中抽取读者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d.从回答中抽取读者可能产生的新疑问在进行回答

            e.重复d操作直到没有问题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构建出来一座思维金字塔,接着按照这座金字塔开始组织语言,或者编写文章即可,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对金字塔进行完善和修饰使其更加简洁。

        2.自下而上法。这种方法适合一开始没有一个明确主题的情况。

            a.列出所有你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b.找出这些思想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c.得出结论

        这种方式构建出来的金字塔同样也需要后面创作的过程中进行完善和修饰,让其更符合逻辑。

        通过上面的讲述相信大家已经对“金字塔原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估计不少小伙伴已经想要跃跃欲试了吧!但是“金字塔原理”的内容远不止如此,由于篇幅原因有很多细节没有介绍,感兴趣的宝子可以去深入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在对其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就可以很自然的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职场生涯中了。

        本篇文章思维金字塔解析:

思维金字塔

        这是一个根据自上而下法构建的思维金字塔,其中的1是序言,序言中的黑色字体是我的主题。2是根据序言读者可能会提出的疑问。3是对2的回答。4和5是读者根据3可能会提出的问题,6是对4的回答,7是对5的回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