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室友不用上晚自习,落得轻松自在,她早早开心上床,与我胡侃一气,听我读东西还没结束,就又起了鼾声……

我一停,她又恍惚醒来,去一次厕所回来,又嘻嘻嘻说隔壁高三还没回她都已经一觉醒了,怀疑自己是不是用的小学生的作息,还故意不好意思起来……呵呵,真像只没心没肺的猪仔。

又闲聊几句,又听一段文字,突然问我是谁让我接触那些个读书会的?把原本只给她读书的妈妈,都被别人分享走了……哈哈,这话一听就矫情。


再醒来时,连我都觉得似乎已经睡了很久了。

记得给我回复的信息翻看一遍,还是没有睡意,想着前两天搁下来的那段话

记得有人说,人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生物学的死亡;              第二次,是社会宣布你死亡;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这个世界。

初看这句话时,不禁想到那些卧底的人,他们的消失,就非常符合这三句话。

不是戏看多了,应该说——人生如戏!

红花还需绿叶配,绿叶们,一个个都凋谢了,最后记得绿叶的人也离开这个世界时,绿叶就再也无人记起了。

那凭啥证明绿叶们在世间游过一回呢?可能是那些文字式记载,更可能是,一座座坟冢……

半夜想这些怕是瘆人,不过细想想确实如此。

前日祭爷爷百岁冥寿,看姑父回来带着那些资料,一是感叹他的细心、有心与用心,把他的家族历史整理记载得非常清楚,留给后世子孙能记得住的方式保存历史;一是慨叹对比之下我们的无根意识……

想起那天跟师傅说的,清明将至,家概念、寻根概念可能又被提上尘嚣。下一辈的心里,父母在哪儿家在哪儿,就已经很好了。

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大环境下,可能三年五载、十年半载就得挪一个窝,固定格式的家,随着窝的迁移,已经不稳固,家只能渐渐退化为精神概念、情感依托。

而那些轻易不随便移动的冢、祠,成了最后记得它们的一个归地……

“生”与“活”的话题,又得思索思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