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的中国美术史11——五代

         阅读时间8分钟|分裂局面下的绘画风格

PS:此系列依照蒋勋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加入作者自己的理解以及编辑处理,希望对有意愿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小白有所帮助。

 唐灭亡以后中国又进入分裂局面,称为“五代”。今天我们讲三个话题:山水画、宫廷画、花鸟画。

江行初雪图:赵幹 五代

1.山水画——荆、关、董、巨

     五代期间,北方的荆浩、关仝,南方的董源、巨然,都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成为后来很多画家学习的对象。

荆浩:匡庐图 五代

 五代的山水画和唐朝已有不同,荆浩的这幅山水除了有毛笔勾画的线条还用比较干的笔在岩石上作出纹理,这就是“皴”的技法。“勾、皴、擦、点、染”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大家需要了解一下的话,去度娘。荆浩是为了躲避战乱而隐居山西太行山,因此他经常到山里观察、写生,他画的山水因此更加出神。

关仝:关山行旅图(局部)

      关仝是荆浩的徒弟,住在陕西一带,也喜欢画险峻的山,他所画的树木也很少画叶子。


     北方的画家画高峻的大山出名,南方因为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画风也自然不同。

董源:潇湘图 五代

  这幅“潇湘图”中的山水,山势平滑,水气氤氲,正是江南景色。董源为了表现平缓的土坡,用了向两侧斜披的“披麻皴”画法。

巨然:秋山问道图 五代

和荆浩、关仝的关系一样,董源和巨然也是师徒,名师高徒真不假啊!巨然的秋山问道就采用了师傅的披麻皴。八卦一下,巨然还是个和尚。所以这幅秋山问道图更显幽静,有木有?


2.宫廷画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时期,南方的南朝文化非常高,我们都很熟悉的李后主李煜就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在它的宫里有一个叫顾闳中的宫廷画师,画了一幅“韩熙载夜宴图”成为南朝绘画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洛神赋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夜宴图分五个段落,那个段落的主人公都是韩熙载(韩国人的名字是不是都是从这张图得到的灵感?),五图描写了主人招待宾客的不同场景,有一些连环画的意味。描写了宫廷生活的富丽堂皇、丝竹歌弦。


3.花鸟画

五代以后,有画山水出名的画家,也有画家精心细致的描绘花鸟虫鱼。四川西蜀的黄筌正是一位花鸟大家。

黄筌:写生珍禽图 五代

《写生珍禽图》中画了鹡鸰、麻雀、鸠、龟、昆虫等动物二十余只,但每一件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标志着中国画中的花鸟画从早期的粗拙至此已经臻于精美,中国的花鸟画家已经具备完善的写实能力。黄筌的花鸟画到了宋朝非常流行,也变成了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题材之一。

 唐代以后绘画就很讲究师承,刚才在山水画中我们已经提及。黄筌的几个儿子也继承了父亲的绘画天赋,他们都在宋朝的宫廷了做了画师。黄筌最小的儿子黄居寀受到父亲的影响对鸟类动态掌握的非常好。

山鹧棘雀图:黄居寀 五代

 明天讲中国美术史的巅峰时代,宋代,宋代要分三个篇章!好期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