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部署“十五五”规划编制、经济稳增长、巡视整改等重点工作。这场会议既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精准对接,也是福建作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行动宣言。从会议释放的信号中,我们可清晰看到福建以“三个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规划引领,以“人民坐标”校准发展方位
会议明确提出“把福建未来发展放在党中央战略定位和国家区域部署中谋划”,这一要求直指规划编制的核心——既要胸怀“国之大者”,又要扎根“民之所需”。福建的探索具有示范意义:在“十五五”规划前期调研中,全省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收集网民建议超12万条,涵盖数字经济、生态补偿、闽台融合等20余个领域;厦门市创新“市民规划师”制度,邀请社区代表参与城市更新方案设计;宁德市将“连家船民上岸”后续扶持纳入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红利惠及最困难群体。
这种“开门编规划”的实践,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指示的生动诠释。当规划编制从“文件里”走到“群众中”,从“专家论证”转向“全民参与”,发展目标便有了更坚实的民意基础。正如福建社会科学院专家所言:“当规划指标与百姓笑脸形成共振,高质量发展才真正有了温度。”
二、坚持稳中求进,以“改革破局”激发市场活力
面对复杂经济形势,会议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这要求政策工具箱既要精准发力,又要预留调整空间。福建的实践可圈可点:在稳投资方面,推出“基金+产业”模式,省级产业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800亿元;在促消费领域,发放“全闽乐购”消费券时创新“消费积分兑换生态产品”机制,既拉动内需又促进绿色转型;在稳外贸上,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为企业提供跨境法律服务,上半年涉外法律纠纷解决效率提升40%。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福州高新区推行“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近三年破解关键技术难题127项;泉州晋江市建设“纺织鞋服大数据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实现从“订单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这些改革举措印证了会议提出的“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当改革突破与制度创新形成合力,经济稳增长便有了更持久的动能。
三、坚持问题导向,以“巡视利剑”护航发展征程
会议将巡视整改作为重要议题,要求“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这彰显了福建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发展的决心。某省直单位在巡视中发现“惠企政策申报流程繁琐”问题后,迅速开发“政策计算器”智能系统,企业输入基本信息即可自动匹配可申报项目,办理时限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3天;平潭综合实验区针对“两岸融合政策落地不畅”问题,建立“台胞服务专班”,推行“一事一策”个性化服务,上半年新增台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5%。
这种“巡视-整改-治理”的闭环机制,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数据显示,通过巡视推动的“放管服”改革,福建企业开办时间已压缩至0.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减至40个工作日内,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正如省委巡视办负责人所说:“巡视不是终点,而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起点。”
结语:在服务大局中展现福建作为
从“开门编规划”到“改革破难题”,从“巡视促治理”到“民生增福祉”,福建的实践印证了一个真理:高质量发展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个政策创新、每一项改革突破、每一件民生实事中。当九市一区将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当“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图景渐次展开,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福建的探索为经济大省提供了重要启示:唯有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把发展目标与人民期盼有机统一,把改革力度与发展温度统筹兼顾,方能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干出新气象。这既是福建的担当,更是时代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