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地坛,触摸老北京的灵魂

世界上有许多偶然,种种偶然交织在一起就是必然。比如,看到地坛,走进地坛!

我是从史铁生的文章里知道地坛公园的存在的。

“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在五道营闲逛时,翻看手机地图,猛然发现,不远的北边就是地坛。

所以,就在一个燥热的夏日午后,我也走进了这座古园。“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地坛在雍和宫北侧几百米处,它的南边还有北京新生的步行街——五道营。南边是喧闹的大都市,是游人密集、情侣闲游、善男信女朝拜的地方。这里却是极安静的,短短几百米,仿佛两个世界。

乍一入园,就感受到了它的苍凉。

人不多。有遛狗的中年夫妻,有结伴散步的老年伴侣,有带着孩子的小俩口。门票也不贵——2元,别不信,就是这么多。如此便宜的门票,人却是这么少,看来人们更喜欢的是热闹,地坛的静气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吧。

树却多。园内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据说有上百棵。有用网围住的,树立着标牌——游人禁止入内;也有开放的,满地的落叶和松针树皮,里面偶尔有嬉戏的孩童。百年古树带来了夏日的清凉。

这些树静静的立在这里,仿佛注目着眼前的一切。它们也许才是地坛的主人,和它一起历经沧桑,看过皇宫贵族,看过世间百态……

放眼向北看去,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

地坛的面积并不大。

我和同行的朋友,从南门进入,向右侧穿过松柏森森的绿色长廊。

再向北,过养生园。养生园是我国第一家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园区,园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主要分区,配以五行、五色、五方的内涵,以水栖和陆路为经脉经络,将全园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体。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退休的老人在健身休闲。一个衣着鲜亮的老太太咿咿呀呀的唱着,旁若无人,自得其乐。

稍事休息,园内多树荫,多长椅,不怕找不到地方歇脚。

而后向西行,过钟楼、沿斋宫墙根向南走,最后,向内了望方泽坛,也就是祭祀地神的地方。(因为要另外收费,我就没进去。)

累了,找了个石凳坐了下来,抹一把脸上的汗水。或许,在园中,我是急切的走,急切的想要所有的地方都走过,因为不能常来常往。没有史铁生先生的闲散淡定,所以不免脚下轻浮,头顶冒汗。

现在的我们被无数有形无形的网控制着,游览是有时间计划的,或许不能说是游览,只是囫囵吞枣罢了!

面前是一对老年夫妻在跳舞,自然随和,不紧不慢。天上有一丝白云,微风让松柏轻轻摇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另外的门 文/贺颖 1 2014年5月17日,于己而言,这是个需要格外记住的时间节点:这一天距我第一次在小城读到纸...
    韦韦不像阅读 3,385评论 0 1
  • 黄耆(俗作芪),甘,温。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茯苓为使,恶龟甲、白鲜皮,...
    姜汁花叶阅读 3,633评论 1 2
  • 如果没有爱情从中做梗,人类是不是会繁衍的更快一些…… 歌颂爱情的诗词文章很多,既然是歌颂自然是颂其伟大,颂其不凡,...
    木鱼儿的眼睛阅读 1,287评论 0 0
  • 想象中自由天马行空的一天。 清晨早起后学习英语阅读一小时,然后户外跑步一小时。回到家后吃个简易的早餐,和宝贝、庄先...
    霸王花Isabelle阅读 2,256评论 0 0
  • 当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纷纷欢呼。我等一些人走后,便收拾一下课本准备下楼去。 十月的傍晚,南方的城市还留着夏日的余热...
    安堇呈阅读 4,005评论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