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珠吉街灵山古庙

       灵山古庙,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大灵山路,属珠村管辖。说起来,我还与这座庙宇有着很深的缘分。

灵山古庙

       笔者在珠吉街生活近两年,对这里的自然及人文环境都有较深入的了解,特别是这边有很多冠以“大灵山”的地名,就更加使我对大灵山有着很深的感情及印象。大灵山,就位于珠村、吉山村、岐山村、大淋岗村等村落交界处,山虽不高,但“有仙则名”,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灵山古庙就坐落在大灵山山麓。有关灵山古庙的始建年代,今已无考,但其地属珠村所有,应该为珠村人所建,相传明朝时已有;清末民国之时,珠村人潘秉权就在灵山古庙处设灵秀书院(一说灵秀山房),方便附近乡村的学子上学。灵山古庙坐落大灵山山麓,远离珠村,并非方便珠村人到此拜神,所以该庙应该属于风水庙宇,即坐落在镇山龙脉之处,以福佑附近村民,所以该庙应该也是珠村开村不久之后就已经建造,所祀神不详,或以珠村中有北帝庙,所以该庙亦供奉北帝。

灵山古庙

       之前,笔者计划撰写“灵山史话”系列文章,以较为完整、系统地为文史爱好者介绍珠吉街的历史沿革及风土人情,为了文章质量更高,笔者曾多天往返于珠吉街各村、各角落拍摄具有代表性的实景照片,以此作为文章内容插图,以图文并茂介绍珠吉街;在最后一天拍摄照片时候,我前往大灵山拍摄照片,毕竟主题就叫“灵山史话”,所以不能没有大灵山的照片;正当我在广九铁路旁拍摄完照片之后,不知道是阴差阳错还是冥冥中注定,我回头不介意一看,就猛然看到身后有一座古庙宇建筑,再上前认真一看,原来此庙正是灵山古庙!之前我对灵山古庙亦有所了解,但一直未能获知该庙的所在位置,如今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当时的兴奋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

灵山古庙

       大灵山下,正是一条著名的百年铁路——广九铁路,铁路望去,是一个大农场,我平时有空就会到此坐坐、欣赏风景,但我却丝毫感受不到灵山古庙的存在,特别是我每次往返老家经过此路段的时候,亦根本没有发现该庙的存在,所以我认为,在我要撰写“灵山史话”系列文章的关头该庙却让我很意外地发现了,这都是人力不可以左右的注定缘分。所以当我发现灵山古庙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将它打量,虽说这座庙宇曾经十分辉煌,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很少人再去关注该庙,导致该庙因年久失修而坍塌一部分,遗留下来的整个主体建筑物是岌岌可危,庙前长满荒草,庙后老树缠绕,外人根本不敢踏进古庙一步。

灵山古庙

       我从前、后、左、右几个方位打量着灵山古庙,发现该庙虽已没落,但是那精致的建筑丝毫遮掩不了该庙曾有的恢弘,这座庙比起我在广州很多地方见到的庙宇更有排场和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但其此时的惨境,又不得不令到我这个外乡人感到无比惋惜。从灵山古庙对联的落款时间看,这座庙宇应该是清道光二十五年时重建的;其对联是“感即能通,星辰光宇宙;求无不应,霖雨济苍生”,由此推测,该庙应该是祀奉北帝的。看着破败不堪的灵山古庙,我非常痛心,这里竟然沦为附近住户堆放废弃神像、神龛、神主牌的地方,由此我亦产生疑惑:在重视古文化遗迹的广州市,为何还会有这种情况出现?疑惑归疑惑,我觉得我能发现灵山古庙也是一种缘分,我应该为社会关注和保护这座古庙贡献一份力量,至于成与不成,就交由上天决定。

灵山古庙

       我为灵山古庙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在百度地图上新增“灵山古庙”地点,使该庙能够在网络上显示,能够吸引更多人士关注;此后,我曾多次走到灵山古庙,拍摄了该庙不同时期、不同景貌的照片,并且在软件平台上宣传该庙,使得该庙实实在在地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延至2020年12月末,我曾主动致电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请其关注和保护灵山古庙,但由于当时是假期,只有普通人员值班接电话,并不能就保护古庙之事作出任何答复。接着,我在2020年12月20日向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出邮件,向该局反映灵山古庙情况,内容是:“您好,我想向贵局反映广州市天河区珠吉街道山上有一处明清时期的古庙,有精美的石刻文物,由于年久失修,如今已剩残垣断壁,沦为附近人安置废弃神龛、神主牌、神像的地方,十分凄凉,如果官方不出来进行保护,相信该庙在几年内就会坍塌无存,一座几百年的古建筑文物就会毁坏,希望贵局能对该庙进行关注、重视、修复、保护。”延至12月24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向我回复邮件,内容是:“你好,你的留言收悉,已与天河区文广旅体局及天河珠吉街道联系,由于你所反映的古庙无具体地址和名称,因此暂时未能确认你所反映的古庙具体位置。也未能就反映问题进行答复。如你方便的话请在信箱留言,提供该古庙更加详细的信息(如位置定位截图或周边参照物等)。谢谢你的留言。”同日,我再次向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出邮件:“灵山古庙,位于天河区珠吉街道大灵山路自编67号,希望可以尽早进行修复、保护。”延至12月31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再次向我回复邮件:“您好,您的留言收悉,现回复如下:经核,您来信所反映的位于天河区珠吉街道的灵山古庙未列入不可移动文物,不属我局文物行政部门监督管理范围。经向天河区文广旅体局咨询了解,该处建筑为传统风貌建筑,根据管理权限,建议您向天河区规划部门反映相关情况。”由于当时我已因忽然患病返回老家,所以此事后来一直没能跟进,至此,为灵山古庙寻求社会保护的事情就暂告一段落。

灵山古庙

在得到有关部门的答复后,我感觉目前广州市某些地区对于古建文物的重视和保护还有待加强,这也正是我的心结所在。后来,我读到了一篇几年前羊城晚报报社的一篇文章《

评论:“传统风貌建筑”应该如何保护》,里面有这样的内容:“其实,不管是将‘传统风貌建筑’纳入保护条例,还是将其归入历史建筑中去考量,都是一种画红线的做法,实际上,画线之后,除非政府投资去保护,许多‘文化符号’都未必保护得好。很多有文物含义的建筑,被保护之后,往往因为没有保护的资源投入,破旧不堪。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所以立法不愿意‘扩大’保护对象,无非是不想再增加‘保护’的行政成本而已......目前画线式的保护条例立法思路,其实是不利于活化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所以,即便‘传统风貌建筑’没有纳入新的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不一定值得有那么大的意见,只要让有关部门在操作以‘历史建筑’来涵盖‘传统风貌建筑’时,能做到‘有文化’并且‘公开化’,也许就能够达成历史文化保护学者们的大多数愿景。”或许,这篇文章能够说明什么。

灵山古庙

作者:周业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序 自1994年以来,因为编写族谱,走访珠江三角洲各县梁氏宗亲,联宗敦谊,受到各地梁氏兄弟热情接待,提供宝贵资料...
    无限光荣阅读 13,708评论 0 1
  • 石井街 鸦岗村梁氏, 村落已进入城市化,各村经济发达。梁氏有数个支系迁来,没有一一到访,仅录到访的一个支系。是梁雄...
    无限光荣阅读 13,833评论 1 0
  • 地名由来: 清同治《广东通志·舆地略》云:“吴以广名州,本于广信。”东汉末年,步骘为交州刺史,从广信(今广西梧州市...
    豪弟历史阅读 2,586评论 0 0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12,193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余生动听阅读 13,588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