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学习分享】教师成长,内力外力一个不能少

昨天,朋友转发一篇文章给我,是王开东先生写的。看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我即刻就笑出声来——《弹性坐班,把“蛋”下在校园里》。这是在全国推行“双减”如火如荼之际,王开东老师针对国家倡导的“弹性坐班”这一话题,谈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这篇文章语言真实而犀利,也正如王老师一贯的风格,敢于直面教育的真实现象。它既给学校管理者以思考:学校管理,既需要金钢手段,也需要菩萨心肠。它同时也给一线教师以启发:教师成长的路上,内力与外力,一个都不能少。

教师成长需要外力作用。

在教师群体里,广为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家有半斗粮,不做孩子王。”“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特别是近些年,各种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接踵而至,让人叹言:教学都成副业了!

这种大气候,给学校的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校也是上级政策的执行者,面对各项工作的检查考评,它必须对教师提出履行工作工的要求,也难免会用各种规章制度来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以此减少老师们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随意性。

面对外力带来的束缚,人都会从心底里发出抵触,因为人都有抗拒外力的本能反应,就如同力与反作用力一样。殊不知,外力居然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

曾经,我对学校要求的各种方案制定抵触至极,认为它劳民伤神。因为方案中既要对各个要点进行精准的表达,还要考虑整个方案的文字该如何进行排版:规范使用字体字号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行间距、页边距,插入页码等,让人感到它的繁琐所在。但在老板一次又一次的批评教育与坚定不移的态度中,一遍遍无奈地修改......至现在,遇到工作不用交待,方案规范呈上,工作思路自然清晰,效果也十足地优于了工作来临时的一阵现场“抓狂”。

第一次加入写作营,随着挑战天数的与日俱增,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压力感与焦躁情绪,200多天时便只能不了了之。现在回看这段经历,它既缺少强有力的外力作用,也有个人内驱力不足的因素。写作营乃是一群写作爱好者自发组织,营主更是心慈手软之人,对营员鼓励有加,我等“刁蛮”营员更是对营规缺少了敬畏感;再加上个人内存不足,动力不够,所以,只换得草草收场的结果。

我们一线教师在工作中,都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个人实际问题,但如果没有了一定的外力,我们很快就会进入消退期,失去初始的新鲜劲和成长欲望,提前进入倦怠期,学校也会为此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教师成长需要内驱力。

内驱力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源自内心觉醒后的一种力量,继而带来种种自发的行为与向上生长的姿态。

内驱力很重要,罗树庚老师曾在《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一书中讲到:一辆发动机未曾启动的汽车,即便推的人再多,推的力气再大,也永远跑不赢启动了发动机,开得很慢的汽车。同样的道理,教师的生长,靠的主要不是外驱力,而是内驱力。有了内驱力,就等于有了永不枯竭的动力源。

2021年的暑期学习,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们聚集上海,课堂上从来不会冷场,因为始终处于“抢麦”状态。大家给了我太多启发与灵感,产生共鸣的那一刻所带来的亢奋,无与伦比。我从中找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热爱。

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病痛,才发现死亡原来并不遥远,人生真得短暂;面对疫情卷土重来,更看清功名利禄都是浮云,知道了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

这一切愈发让人感慨,一个人如果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好一件事,做出成效,实属不易之事。所以我就更加愿意珍惜时间,去做更多的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于是,我选择了在简书重新出发,这一次,没有压力,没有焦虑,有的只是且行且珍惜的坚定。

教师成长,需要外力,需要内力,也需要“内力”和“外力”不断的相互作用,这两股力量缺一不可。它就像一个动力玩具,需要借助外力旋转,使内在动力启动,从而不断向前行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