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后笔记

人的物质生活,是很容易满足的。但精神追求却是永远无止境的。

这倒不是说,我们不屑于物质的多彩;而是因为,相对于物质,精神领域的满足感是很弱的。

比如说处于坏境地时,我们可以与世界达成妥协,但我们仍然向往着更好的未来。

比如说,在物质生活达到了闲适程度时,我们的精神也在希翼着探索另一个未知的世界。就像现下国人时兴的“出国游”、“背包客”、“户外登山运动”等等,他们都是精神上的探索和满足。

不管是极尽繁华的春江花月夜,举杯邀明月的浪漫;

还是尝遍悲欢的淒凄惨惨戚戚,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寂;

那都是我们的灵魂在延伸、在探求。

有思想的灵魂是好的,它至少证明着,我们活着不是麻木的,不是随波逐流。我们在尽力给生命创造一些色彩、价值。

今天是读《人间词话》上卷的第二则。因为有电子版和纸质版不同的解读,感觉读起来更透彻、明了些。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百余年来有很多个版本。我看的是浙江联合出版集团的。配图淡雅,赏心悦目。非常适合《人间词话》这种经典美学的意境。

本书开篇即点出作者对中国文学一一词的理解: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词应该在五代、北宋极盛一时,成就也最高。

我们今天欣赏的无论是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多情自古伤离别”,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还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些都是可以称为有境界的美学。

它们都是物与我,情与景的交融。

让我们在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外,又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摸到了那时岁月的脉博。仿佛也感受到了生与死,悲伤与无奈,老将奋骥的豪情与唏嘘。

能达到如此境界,唯此时代。这成了中国文学的一笔财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