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读后感

往事成云,历史成风,一切的一切都归于时光的怀抱。千年一叹,叹人叹往事,芳华终究落幕,万将终成枯骨。

这是一本游记,记载着作者余秋雨驱车,由东向西去探寻文化古迹的故事。书中描绘的古迹将我的观念完全颠覆了,我本以为历史遗留的痕迹都是雄伟壮观的,但我透过这本书看到的却是一种悲哀,历史上的伟大王朝,著名的古建筑,留存于世间的仅仅是断壁残垣。

其中对希腊帕特农神庙的描绘是具有代表性的:每一道干枯的裂纹,每一处褶皱都是无比珍贵。作者把这破败不堪的建筑描绘成迟暮的老人被遗弃在茫茫戈壁上,无助而凄凉。而沿途几乎所有的遗址都散发着同样的苍凉与悲壮,这也更加体现它们的艺术价值,往往陈酿的,才是令人迷醉的,也就好像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总带着点时光的味道。

当然,古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它的艺术价值,其中蕴藏的人文价值也是十分宝贵的,书中的这一板块也尤为突出,对古迹背后人性的描绘,成为书中一大特色,其中最令我感触良多的书中对耶路撒冷的描写,作者以最客观的角度去形容这交缠的圣地:每一个来到这的征服者都要用战争将城犁一遍,然后用沾满鲜血的双手再把城墙立起来抵御战争,这样一座城应该是最有资格嘲笑人类的吧。赋予这座城市感情和生命,以此将文章上升到了哲学的领域,而余秋雨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则的号召人们爱好和平,以史为鉴,反省当下。

通过这本书我也发现一个规律,古往今来的王朝总是久盛必衰,而久衰迎来的却也是盛世。不难发现,开国皇帝总是体恤百姓,轻徭薄赋,而末代皇帝却又是贪图享乐,严刑酷律。这其中涉及思想的无非也就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罢了。当我终于明白,也就真正的明白了这跨越千年的一叹,究竟具有了多么大的意义,叹古,叹今,叹这纸醉金迷的俗世。

大到历史发展,人类文明。小到一个人的一生,从童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对于文明,我们不知道它建立时的艰辛,看到的也不过是它衰落时的狼狈。对于人自己又有谁知道如何到来的呢?只知道自己的离开。人类连自己文明的关键点也完全茫然,而人对自己又认识多少呢?希腊神庙上刻有”人啊,认识你自己。“可是又有谁做到了,从这看来,人类实在是可笑。

古人说”愚昧使人安定,小智使人混乱,大智又使人安定。“那么也许我们正是处于小智中,处于混乱中。即不能有大智慧将问题解决,又不至于愚昧到不见问题。处在这中间怎能不混乱,怎能不痛苦。而你我皆在凡尘中,自然是无法超脱,能做的也最多不过洁身自好,不在混乱间,失了分寸。这千年一叹,叹的也是人啊。

唉~芳华只不过是一指流沙,苍老也只是一段年华。这一叹,也不过千年罢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4月14日凌晨,一道道突如其来的闪电,划破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上空。美英法三国以“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为由,对叙发动...
    ytjy读书与写字阅读 998评论 0 0
  • 读完《千年一叹》,跟随余秋雨先生的笔触,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从希腊出发,越地中海抵埃及...
    逸凡呓语阅读 799评论 2 13
  • 在千年之交,作者余秋雨与凤凰卫视一行以希腊为起点,中国为终点,探寻文化的足迹。在世界文明史中,只有我们的祖国...
    法学1704肖慧洁阅读 313评论 0 0
  • 月落乌归巢,人也想家归。 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到家中,身与心的共同放松,应该很舒服才对。家,每个人都应该有的。纯粹...
    愚玖阅读 247评论 0 1
  • 如约周四,今天的辣椒艺术课程,让我特别的期待,它勾起了我儿时的梦想!因为“芭蕾舞”是我从小特别喜爱的舞蹈...
    清镇089刘丹阅读 637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