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在我生日聚餐上同事送了我两本书,其中一本是《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一直摆放在我的桌案最正中的位置,但是一直也没时间翻看过,今年五一小长假,在这个朋友圈里都在发旅游照的时候,我决定,思想上的旅行也是看世界的一种方式,所以翻开了它。
对于喜欢看书的人,真的会为读到一本好书而欣喜若狂很久,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我很喜欢这种想法,我们会把有内涵的人比喻为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我会把一本难得遇到的好书形容成一滴水珠滴落在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荡漾开一圈又一圈来,久久不能平静,是心动的感觉吧。
翻开它,就对第一句话表示赞同,世界上的所有人和事给予我们的影响,一种是会让你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一种是会让你的世界变得更加广袤。我体验过一连工作很多天,没有假期,身体和心灵都得不到释放,像被关在一个空心牢笼里,能透气但是又不能出去的空间,这时我觉得我的世界只有这个牢笼大小,便开始有了想法,像肖申克的救赎一样让我的世界变得更开阔,我的视野要去到无边无际的天边,于是周五买了一张飞往三亚的机票,在第二天给所有人报平安的时候收到了表扬。
她说,旅行最美妙的地方在于,它不断轻声提醒我们——你所知甚少,而这个星球如此美好。我没有像这本书的作者那样丰富的阅历,我才疏学浅,但是热爱生活,每年会选择去一个或者几个地方旅行,在旅途中,总有一些风景会打动我,引发我的思考。在作者的游记集中有很多我没见过甚至没有听到过,只靠文字告诉我的,想象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了,读这本书时我的周围通常放着我的手机和平板,方便我随时输入相关词条检索我要的信息,随时打开播放器丰富我从书上了解到的片面的景色,我知道的,通过视频看到的,不及现实中看到的千分之一。我手边的便签本上写着书中介绍到的很多个我很想去看看的地方,可能有些地方不是普通游客能到达的地方。
开篇从我一直都很向往的北欧讲起,之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一直也没落实出行的计划,作者说旅行需要的三要素就是:时间,无忧无虑,身体和思想的同步。俗话也说,轻履着前行,我们要尽量在旅行过程中不考虑烦事琐事,全身心地投入,旅行才能给到你想要的意义。
北极光是很奇特的自然景观,必须在极冷的天气,没有云层的天上才能看到。北极圈的标志是在北纬六十六度三十三分的纬度线,北极圈就在这个纬度之上,冰岛这个国家很大一部分在北极圈内,也是看北极光很好的首选地方,十二月份来追北极光是最好的。芬兰的赫尔辛基空气极其清新,据说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是“0”。我常常想等我囊中不羞涩时,再去感受那儿的空气,可能不愿意离开了。
在我学生时代,好动好跳,经常受伤,在床上躺半个月,去哪里都不方便,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人帮忙的我,慢慢变成一个很惜命的人,不爱冒险了,但是我知道,在我内心深处还是有一颗跳动的心,跃跃欲试的魂,居然被这本书勾起了我想去体验跳伞和滑雪的冲动,很有幸在今年年初去西安旅游时计划了滑雪这一体验项目,最终在玩了一下午,连滚带抓的三百六十度旋转翻滚之后,掌握了一点点点的滑雪入门技巧。因为跳伞可以和专业人士一起跳出飞机,所以恐惧感可以减去一半。
被安利到一本著名的诗集,是一本冰岛诗集,淘宝上只能搜到繁体字版的,冰岛文的译名是《高者之言》,它的中译名叫做《海寇诗经》,收录的诗是当年北欧海盗在漫长而艰险的大海航行时奉为座右铭的精神食粮,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人生哲学,它成形于公元七百到九百年,时间相当于我们的唐朝,书中有摘抄几首短诗,没想到海盗们的诗不像英雄史诗和神话传奇,却像师者的谆谆教诲,能教会我人生处世之道。
书中描写的各地方有意思的景物,都引起了我搜索词条的兴趣,北欧人喜爱的神话人物山妖,书中作者觉得白雪公主故事中的七个小矮人就是山妖一族,从网络上获取到的图片看起来确实很符合我们印象中的山妖形象,外表丑陋,个子矮小,披头散发,青面獠牙,长着红色蒜头鼻子,大耳朵,有的一个头,有的两个头,有的甚至三个头。虽然长得不敢恭维,但是山妖心地善良,天性活泼,有时会搞恶作剧,如果能和山妖和睦相处,就会得到好报。
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一个童话故事《坚定的锡兵》,由于这个故事太著名,全世界游客都到克伦古堡购买独腿锡兵,导致供不应求,经常只剩下双腿站立的锡兵。我心里想,我看过这个故事,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也能去到克伦古堡,不为了购买一个独脚锡兵,只为饱览锡兵的做工精致。
提到瑞士,最出名的就是手表,还有什么呢?全世界最好吃的巧克力就是瑞士的,为什么呢?书中自有答案!这是句废话,巧克力的所有制造方法都是在瑞士发明的,它还一直保持平民价格。1830年,瑞士一家工厂发明了欧洲榛果巧克力,从此改变了巧克力只有苦味的历史,也是我现在一直爱吃巧克力的重要原因。巧克力的生产线最开始是从奶牛吃的牧草开始的,希望全世界的水资源污染能慢点影响到那儿,至少我梦想过的地方,当我抵达时,能尝尝一直被称赞为天下第一的巧克力。
贝加尔湖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中国古代称它为“北海”,曾经是在中国的疆域内,汉代苏武牧羊就发生在贝加尔湖。书中作者说贝加尔湖有三百三十六条河流进来,却只有一条安加拉河流出去。有一个传说很有意思,贝加尔湖是爸爸,安加拉河是女儿,因为不愿意嫁给爸爸安排的俄罗斯最大的河流伏尔加河作为恋人,而选择了勤劳勇敢的叶尼塞河,贝加尔湖不允许,安加拉河趁着爸爸睡熟时悄然出走,贝加尔湖醒来后非常痛苦,追不回,便投下巨石,以此挡住女儿的去路,可是未果,安加拉河依然选择了汹涌澎湃的爱情,向北流入了北冰洋。
我读到这个传说时觉得很有趣,便将其引用了。
作者在书中写了一篇《如果你没有看到过钻塔》,一开始对钻塔很陌生,没听说过也没见过,满怀着不解看了这篇文章,石油是我们现阶段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动力燃料原料,我国1965年大庆油田的全面开发,实现了石油在中国的自给自足。石油除了在陆地上开采,还有海底开采,如果去到海上,就需要架起一个海上采油平台,支撑起这个平台的话,就需要钻塔,它是一种金属桁架。
我国渤海油田采油平台,是一座钢铁岛,大约十个篮球场大,登上平台有两条捷径,一种是走吊桥,顾名思义走上去,一种是乘吊笼,尼龙绳索结成的仿佛一个巨大的空心灯笼,人站在绳套之外,双手抓住套绳,作者疑惑为什么不是站在里面,得到的回复是工作人员平静地道出“考虑到会有掉下去的危险,人站在套绳之外,背后是空气,脚下是大海,人才能迅速挣扎出来,不然,被套绳包缠住,后果不堪设想。”“平静”这两个字眼格外触动到我的心,我想象到生活在陆地上和海上的区别。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分为两批,每一批工作时长12个小时,虽然平台上提供了可以放松娱乐的地方,但是长期待在海上的小伙伴,已经彼此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要聊的家常八辈子都已经聊完了,所以下了班他们只想睡觉,睡醒了就干活,生活枯燥又有序。通过作者的参观和讲述,我才对平时忽略的工作有了粗略地了解。
书中还提到海明威的故居基韦斯特,是美国本土最南端的一座小岛。在这座小岛上,海明威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著作。因为我本人不是海明威的书粉,所以没有用大篇幅记录有关他的章节,喜欢海明威的人可以了解一下书中这篇《海明威的最后一分钱》。
最吸引我的莫过于书中提到的莎(suō)草纸,在埃及,有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距今已有数千年,莎草纸的原材料是来自高大的纸莎草,人们用鱼线将坚硬的外皮削去,浅色的内茎切成长度一致的长条,再把芯切成薄片,薄片至少在水中浸泡六天,去除所含的糖分和胶质,泡软之后的薄片,先将它们紧密排列在一起横向铺一层后,再按同样方式在上面纵向再铺一层,上下盖好纱布,通过外部力量挤压或者不停用木槌捶打(以前是手工,现在多为机器挤压),压力将莎草纸压成薄薄的一片,晾干后就可以得到莎草纸,可以书写了。虽然莎草纸不能称为传统意义上的造纸,它是利用植物纤维编织出来的,而东汉蔡伦造纸是要经过多种介质发酵和混合形成。不论如何定义,纸莎草是古埃及象征永恒的神草,制作出来的莎草纸不怕折卷,不怕水浸,在几千年后色彩依旧鲜艳。
对于古埃及国王——法老,你对这些历史感兴趣吗?你知道古埃及曾经有过一位女王吗?她可不是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她是一位当时控制着埃及最高权杖的真正的法老哈特舍特谢晋,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掌握了当时最强盛的经济。因为传统认为,女人是不能成为法老的,所以女法老每次出现在公众场合,都穿着男装并且戴着假胡子,即使她本身是一个好看的女人。在她执政期间,维持了国家安定的秩序,民众享受着和平。然而,历史的丑陋开始面目狰狞,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不会容忍一位女王的统治,她驾崩后,有关于她的一切都被毁掉了,神庙里她的浮雕和塑像或被焚烧,或被砍掉脑袋,或被砸断臂膀,所有墙壁上她的名字被刻意凿平,甚至她的名字也从方尖碑上也被涂掉,誓要把她从历史记忆中抹去。
我们无法改变历史,无法回到过去,至少在短短一生中,书和远方,你总得选一个满足你相信它曾到过这个世上的痕迹。
看过马伯庸的《风起陇西》,对这部小说着实着迷,陇西县,隶属甘肃省,陇就是甘肃省的简称。从兰州向西出发,沿古丝绸之路行进,有河西走廊,武威雷台汉墓,张掖丹霞地貌,祁连山,嘉峪关关城,大地之子,沙漠,鸣沙山,月牙泉,敦煌莫高窟,玉门关,雅丹地貌,诗句中的阳关等等很多值得一探究竟的地方。
河西走廊中部一个小县,叫高台,有座烈士陵园,林木丛生,其中有一座巨大的水泥构件,这是唯一一处坟茔。1937年1月12日到1937年1月20日,西路军红五军三千八百名将士,英勇奋战九天九夜,血战高台,全军覆没,遗骨全留在了这片土地。读完这一篇文章,我记住了一个时不时会想起的名字,为此我搜索了这段历史,红五军军长董振堂,书中描述作者看到了他生前和牺牲后的两张相片,我猝不及防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难过,脸面上真实的泪如雨下,不晓中国半个多世纪前的黑暗,没有体验过惨烈的腥风血雨,对比如今国家走进新时代的和平稳定,是多少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因为这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强大后盾;感恩先烈,为我们开创了没有战乱困扰的国家;珍惜现在,尽全力奋斗在这发光的时代;面向未来,唯有不怠,民族才能生生不息。这些话从来不是空话。
甘肃武威的市徽,是一匹右后足下踩着鸟的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即使没有语言的描述,只是看到形象,它就展示着昂首嘶鸣,疾驰奔驰状,显示出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陇西的终点到了敦煌,只出现在历史教科书里的敦煌,敦煌莫高窟,这些字面上很难通过字义去理解含义的名称,总觉得给异域染上了神秘色彩。据史料记载,莫高窟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璀璨的艺术宝库。现莫高窟有洞窟735个,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735个窟都编有序号,谈论最多的三个窟,分别是96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九层楼,又称“大佛殿”,唐朝年间修建,世界上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弥勒佛像。16、17窟,藏经洞,收藏了中国从四世纪至十一世纪政治、经济、文学、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内容,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多数流失外地,我国现仅存一万余件。也因这些流失海外的文书,让世界更多人了解到敦煌的历史,使得东方学的研究领域发展更加迅速,我们的文物被保存得更加完好。历史真是个怪圈,福祸相倚。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听者有多少寂寞惆怅啊,阳关建于西汉,是唐代向西域输送军队的最后大本营,唐代之后,阳关逐渐废弃,世代久远,风沙不断,关城破败,最后,阳关湮灭了。现如今,阳关已不再,但我们从王维的诗里认识了阳关,让它在记忆里得以永存。
“每个人的心底都潜藏着一个到远方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