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片方消息,《哪吒之魔童闹海》密钥第三次延期,延长上映至5月31日,截至当前全球票房已超157.03亿。
与目前排名第四的《泰坦尼克号》票房差距不到7亿元。也就是说,“五一”档内,依然可以看到“吒儿”。
光线传媒业绩亮眼,加速布局游戏产业
作为《哪吒2》的出品发行方,光线传媒未来的发展方向格外引人注目。在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披露之后,光线传媒举行了投资者交流会。
报告显示,2024年,光线传媒实现营业收入15.86亿元,同比增长2.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2亿元,同比下降30.11%。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9.75亿元,同比增长177.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16亿元,同比增长374.79%。一季度,公司电影及衍生业务收入及利润较上年同期均实现大幅增长。
光线传媒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宣布,公司正组建游戏公司,主要做3A游戏。
据悉,光线传媒的游戏开发已启动数月,计划三年左右(27年-28年左右)推出首款3A游戏,并可能启动新项目。
此外,目前光线传媒的动画制作团队规模已达150人,预计明后年将扩容至300人以上,为游戏开发提供人才储备。
光线传媒在动画领域积累了大量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优质IP,主要围绕“中国神话宇宙”布局,涵盖传统神话改编、系列续作及原创动画三大方向。
包括《哪吒》系列、《姜子牙》系列、《大鱼海棠》等知名IP。
旗下 IP 矩阵已覆盖超 10 亿用户,这些IP不仅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还为游戏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故事背景。
动画引擎与 3A 游戏的 “化学反应”
不同于传统影视公司的轻资产模式,光线传媒选择以技术为支点撬动游戏市场。2023 年,公司斥资 8 亿元研发 “乾坤流体引擎”,成功实现《哪吒 2》中 “混天绫”“山河社稷图” 等特效的视觉突破。
这种技术积累正被平移至游戏领域 —— 据内部人士透露,首款 3A 游戏将采用自研引擎,结合光线动画团队的角色设计与场景构建能力,打造 “电影级交互体验”。
在人才储备上,光线传媒正加速 “影游融合”。财报显示,公司计划将动画制作人才与游戏团队深度绑定,并可能引入外部工作室合作。
这与国内 3A 厂商的 “全明星阵容” 策略不谋而合 —— 如《 黑神话:悟空》团队吸纳了《战神》《神秘海域》核心成员,而光线传媒 的 “动画基因” 或成为差异化竞争力。
光线传媒在游戏方面的布局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比如2014年收购妙趣横生网络科技公司26.67%的股权,以及1.76亿收购热锋网络科技公司51%的股权等等。不过到了后来光线传媒在游戏方面的布局就比较少了。
直至今日,光线传媒明确表示公司正组建游戏公司。光线传媒入局游戏产业的战略选择,实质上是国家文化战略导向、市场热浪推动、企业IP资源积累三重动因的必然结果。
目前,国家鼓励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财政支持和跨领域合作。前几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更是明确提出:“发展游戏出海业务,布局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发行、海外运营的产业链条。”
未来风险与机遇
尽管市场对光线传媒的跨界充满期待,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国内 3A 游戏市场虽被天风证券预测 2025 年规模达 133 亿元,但成功者寥寥。
对光线传媒而言,技术与团队的短板尤为突出。3A 游戏开发需要数千人年投入,而光线传媒现有动画团队仅数百人,且缺乏主机游戏经验。此外,影视行业的 “爆款逻辑” 与游戏行业的 “长线运营” 存在天然冲突。
然而,光线传媒的“动画基因”或将成为其差异化竞争力。
公司计划将动画制作人才与游戏团队深度绑定,并可能引入外部工作室合作。这种“影游融合”的模式,有望为光线传媒在游戏市场开辟出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