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以「不够好」的心态来看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有一句俗话叫:“人就是活一心态。”想想很有道理,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遇到会有不同的情绪,比如考试,有些人考的不好会难过好几天不说话,而有些人只要看到还有比自己差的就能够自我宽慰。

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情换一种想法也马上就会有情绪的转变,比如说大多数人到30岁以后都会遇到中年危机,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一段时间会变得极其焦虑,焦虑的原因多半来自于对现在的不满,来自于被迫切要想成功的想法所禁锢,但如果我们能够将眼光放的长远一些,不纠结于眼前的困境,也许会发现现在的焦虑是无意义的,整个人也会放松下来。

今年,我也步入了30岁,工作越来越忙,生活琐事也越来越多,感觉到中年危机就在不远处等着我。最近还和老婆吵了几次,都是因为一些家庭琐事,事后我发现每次吵的原因都一样,就是我们都觉得对方做得不够好,但是都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做得足够好了。

所以,在自己眼中的足够好与对方眼中的不够好之间永远存在着矛盾。而矛盾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总是会更容易看到甚至夸大自己的付出,而忽略别人的付出

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那么就会导致我们看待自己的付出总是夸大,而别人看待我们的付出总是缩小。比如说,一件事情我们做到了8分,那么自己评价会给10分,而别人可能只会给6分,这之间存在4分的差距,就会导致矛盾。

这其实是主观认知与客观世界之间的矛盾。为了避免这种矛盾,我们必须两者改变其一。显然,客观世界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改变的办法就是,我们要始终以「不够好」的心态来看待自己正在做的所有事情。

虽然听起来这种心态会让我们自己很辛苦,有人可能也会认为这是一碗毒鸡汤,但是这种心态确实可以让我们避免很多麻烦,减少很多烦恼。

比如说夫妻之间,当对方抱怨你做的不够好的时候(常常发生),以前的话,你会自认为已经做得足够好了,然后抱怨对方不理解你,不关心你,从而导致了夫妻之间的矛盾和争吵,而现在你可能会先主动承认自己确实做得还不够,然后在家里的时候也会主动想想还能不能做的更好一些,一旦我们有了这种态度,相信对方也会更加理解和宽容,夫妻感情也会更进一步。

同样,不光是夫妻之间,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员工和老板之间也存着类似的矛盾。员工总是会认为自己付出的劳动多于拿到的薪水,而老板总是会觉得员工拿着薪水却没有付出应有的劳动。

作为员工,如果我们这么想,我们会容易抱怨,会觉得不公平,每天上班都会不甘心,从而了导致上班于我们而言成为了一件痛苦的事情,一旦上班成为了一件痛苦的事情,那么职业发展就很难再前进了。

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总是以做的不够好的心态来看待工作,那么情况会完全不一样。我们不会抱怨,因为没有时间抱怨,我们会不断的思考下一次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在这种过程中,虽然我们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自身也能够得到更快的成长,薪水相信也会随着我们能力的提升而上涨。

「不够好」,是一种成长型思维,也是一种空杯心态。这种心态意味着我们回归对自己的真实评价,不夸大,不自满,始终以一种不满足的心态来看待一切,不断追求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