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活

能活是一个普通的汉语词语组合,表达着能够生存或有能力维持生命状态之意。

文章选取这个标题,文友会感到疑惑,觉着怪怪的,更不会将这个词眼与人名联想到一起。然而,生活中偏偏有许多事令人意想不到。能活,不仅就是一个人名,而且是我父亲的小名。取这样一个名字,也不是随意为之,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时间还得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时令季春,渭北大地乍暖还寒,漫长的冬天拖拖拉拉,扭扭捏捏不愿离去,几十天的“摆头风”刮得人们缩手缩脚,窝居养锐。但再低寒的气候也阻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大地万物复苏,春意盎然,黄茸茸的迎春花骄傲地站在高坡上,向人们招手致意,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是年清明节当日,微风徐徐吹拂,略带丝丝凉意。吃罢早饭,爷爷按照家乡风俗,肩扛铁锨,肘挎小笼,虔诚地提着油食、凉面、烧纸等祭品,特意带着年仅五岁多的父亲给先辈上坟。爷爷认为:带领着后代前去,表示着家族兴旺,后继有人嘛!为了节省时间,爷爷选择走近路。这段路面有一处地势较高,比较危险,一边是土崖,另一边则是几十丈深的沟壑,路面最窄处还不到三尺宽,村民将这段路称为:“窑背牛脊梁”。

就在他父子俩途经这地段时,突然一阵大风卷着树叶干草呼呼刮过。穿着袍子的父亲因身量轻小,借着大风的涨力,随着风向连飘带滚向一侧约二十多丈深的沟壑跌去。爷爷听到哭叫声,随声望去,看到荒沟陡坡黄土飞扬,父亲随坡向下翻滚!爷爷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脸色苍白,顿时不知所措,只顾声嘶力竭地叫喊父亲的名字。待回过神来,立即扔下东西,拔腿跑向村里叫人,途中跑掉一只土布鞋且全然不知。

村庄里北巷东头有几个男人正在悠闲地晒暖暖,谝闲传,听到爷爷说明原由,腾地立起,十分惊讶!大伙立即分头行动准备工具,大声呼喊村民立即赶赴沟沿上救人!名叫坤娃和金苟的两个壮实汉子,抬上盘缠着有半人高、五十九丈长、大约有拇指粗的井绳向现场奔跑,另有十几个村民抬着轱辘、扛着木棍、拿着火绳陆续赶到现场。

我婆听到儿子跌到深沟里,惊得神魂颠倒,声泪俱下,哭天喊地:“这是老白家的长子长孙,宝贝疙瘩,如果有个三长二短,往后的日子可咋熬呀!”

救人现场荒沟陡坡,场地窄小,地形复杂,窟窿众多,野酸枣刺丛生,要想下沟救人,不好着手,十分困难。大伙简单商议,决定由体质瘦小,精干灵活的张孝捆挷好绳索,顺着沟坡遛下沟底捞人。

张孝好不容易摸到沟底,找到蜷曲在枣刺窝的父亲,看到衣服被野枣刺撕划成布条条,瘦小的脸庞上横七竖八都是血痕,且已昏迷不醒。他一把将父亲紧紧地搂到怀里,自言自语道:“这么小的娃娃,咋遭受这么大的罪呀!”伟大的父爱使他心疼不已,便不由自主,泪水滚滚流下。他急忙用手背在父亲的鼻孔附近试探后,便破涕为笑,激动得喊道:“能活,肯定能活!”

我的父亲在众多乡亲几个小时的努力下,终于从荒野的沟壑里艰难地救了上来,朴实勇敢村民的凡人善举救活了一个生命,拯救了一个家庭,拯救了一个家族。父亲福大命大,经过乡村赤脚医生的精心治疗,再补充些营养,身体便逐渐恢复。从此,能活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我婆为了感谢众乡亲的救命之恩,大恩大德,在当时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季节,搜腾出自己尚值几个钱的手饰,连同珍藏在箱子底的几枚铜圆一起变卖,籴了几十斤小麦,蒸了二十来个大馄饨馍,再买些糕点,携带着父亲逐家逐个登门道谢,磕头感恩!

听父辈及村里老年人讲,我那裹着小脚的婆,精瘦干练,精明能干,是个明事理的人。在她五十七岁那年,因身患顽疾,临终前拉着父亲的手道:“能活,你的第二次生命是乡亲们给的,一定要多做善事,多做好事,不忘大家的恩情!”我父亲一直教育我:“永远不要忘记曾经帮助过、引荐过、接济过你的人。”我教育自己的子女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受人之恩,加倍回报。本家族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始终传承着:“诚信、厚道、感恩、回报”的家训!

现如今,自己有事无事都会隔三差五回到那个魂牵梦萦的安家寨,那里是自己的根;那里承载着亲人的故事;那里记载着自己童年的梦想、青年时期的苦难与艰辛;那里有朴实的民风、勤劳憨厚的乡亲、浓郁厚重的乡愁。尽管那些救命恩人早已离世,尽管那些熟悉的身影早已看不到了,尽管我的父母亲先后离亲人而去。然而,村里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常回村里转转,就是常怀感恩之心,续写亲情故事!

我在反复寻思,以这种方式叙说父亲的故事,似有大不敬之嫌,但其目的是让后辈知晓并记住先辈的亲情故事,乡亲们的功德,不忘家训,继承传统,知恩图报,永葆本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