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路(二)智者乐山 仁者乐水

2017.12.1

今日读到一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不禁思量较劲:一智一仁,一水一山,一动一静。虽然二者都是大家之范,但动与静似乎是相对立的两种状态。那如此是不是说,智与仁是无法同时在同一人身上体现呢?在对待一件事情上,智和仁总会有个上下取舍不能两全?

不得正解,又发了一条消息请教周总,得到的回复如下:

善哉,随喜赞叹问这么好的问题。这个乐,不是爱好的解释。应该解释成智者乐于像水一样,(这个乐用的很妙,就是很有意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是无我的智慧。仁者的悲心乐于像山王般坚固广大,表示有无量的悲心。一个真正的智者一定是有悲心的。同样一个悲心无比广大的人,他也一定是个智者。这就类似于佛教里讲的智悲双运。佛教里面讲的智悲双运是佛陀的境界,最高境界的圣人。

得此解答心中不禁赞叹欣喜,之前对于智仁的两难困扰烟消云散,茅塞顿开。

是啊,看似动静相对立的二者,其实也是相辅相承!

一个人若执着于小我,自私自利,只执着自己的利益得失,那他的心量也是狭小而紧绷的,如此便很难达到仁的境界。他也不会有那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放不下的执着将他紧紧束缚,达不到无我精神的高度,更得不到智慧。

智者的不争,仁者的悲心,都是无我而心怀他人的。二者看似分离,其实不然。

这些日子自己也一直在践行放下我执,心怀他人。感觉的确心量明显打开,也由以前的浑噩变得平和不少。放下了所谓名利和鸡毛蒜皮,渐渐开始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不需要的是什么,也似乎看到从前怎么努力都看不清的人生目标。更不再缺乏自信似无头苍蝇,不再情绪化,真正有了心安的感觉。

奇迹般地,思想变得独立,执行力增强,前路也变得有了一些轮廓。

路还很长,修正自我,踏实前行。

感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指尖颤抚你的脸颊 探不到 那熟悉的触觉 鼻尖 微风轻送你的味道 却不再 是记忆中那抹清新 风雨中 我寻找你的背...
    弘玥阅读 442评论 6 8
  • 很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菠萝包、毛毛虫等这样的日式甜面包,各式传统面包房通过工业化大量生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种类...
    sharon妮妮阅读 2,286评论 0 0
  • 1.通过写案例分析作业,有哪些具体的收获? 2.通过看其他同学的作业和点评,有哪些具体的收获? 3.在实际的工作中...
    趣享阅读 29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