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家收拾收桌,忽然一阵头晕目眩,下午老老实实在家休养生休,不用电脑,兰同学说不许我低头看书,不许我用电脑,说一定是这阵子晚上我在电脑前写字的时间太长了,得了颈椎病了吧,呸,呸,我才没有颈椎病,只是可能真的跟煞夜码字有关。读书写字固然有益,时间也要安排的恰当才好,以后尽量不煞夜。在有效的时间里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提高效率是关键,读书的本质的更好更明白的生活,不能成为生活的负担。
以下笔记正文:
一句话小结:诗的起源不应从时间上下手,诗的起源是与人类天性为基础的。从诗歌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诗、歌、舞同源的痕迹。
诗歌是最早出世的文学,这是文学家和史学家公认的事实。但诗歌起于何时?是如何起来的呢?
朱先生说想明白一件事情的本质,最好称研究它的起源;犹如想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最好先知道他的祖和环境。所以在争论诗是什么“,“诗应该如何”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把“诗是怎么来的”这个基本问题弄清楚。
关于诗歌起源的时间
前世之人大半从历史及考古学下手,在最古的书籍中寻找诗的痕迹,认为找到几首古诗便寻出诗的起源了。比如汉代的郑玄认为,诗最早出现在《虞书》中,就断定诗大抵起源于虞。从郑序出发,许多学者想在古书中搜罗实例以证明虞之前就已有诗。
殊不知这种方法是错误,即使《诗经》断定为最早的诗歌集,我们想凭《诗经》来断代也是不大可能的时情。原因有二:
1. 诗歌的起源远在文字之前,而我们不能根据最早的民歌本或集本,断定在写这本或集本之前无民歌。
2.诗的原始程度与时间先后无关,而是以文化程度有关。比如三千年前古希腊人比现在非澳两洲土著的文化高远,所以荷马史诗虽古,论原始程度反不如非澳土著的歌谣。
总之,从前学者讨论诗的起源,只努力搜罗在历史记载中最古的诗,把民间歌谣都忽略过去,是错误的。
人类为什么要唱歌做诗?
1. 内心的感情的表现
中国历代论诗者的共同信条是:诗歌是表现情感的。人生本就有感情,情感天然需要表现,而表现情感最适当的方式就是诗歌,因为语言节奏与内在节奏相契合,是自然的,“不能已”的。
2. “再现”外来的印象
在古希腊人看来,诗的主要功用在“再现”外界事物的印象。
总之,诗可以是“表现”内心的感情,也可以是“再现”外来的印象,或是纯以艺术形形象产生快感,它的起源都是人类天性为基础的。所以严格来讲,诗的起源当与人类起源一样久远。
《诗经》中《国风》大部分是在周朝搜集的歌谣,具有原始诗的许多特点,和近代的歌谣很相似,是研究诗源问题的好证据。这么说来,《诗经》应该是很质朴的。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即然人类诗歌起源与人性为基础,那么历史与考古学证据远不如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证据之重要。从这两方面证据来看,得到一个重要结论: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同源的,最初在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
比如古希腊的诗歌、舞蹈、音乐三种艺术都起源于酒神祭奠。
原始人类既唱歌就必跳舞,即跳舞就必唱歌。从中西方文化中都可以找到相关证据。
诗歌、音乐、舞蹈共同的命脉是节奏。在原始时代,诗歌可以没有意义,音乐可以没有“和谐”,舞蹈可以不同姿态,但是都必须有节奏。
诗歌中保留了哪些歌舞同源的痕迹?
重叠,迭句,衬字,格律。
重叠和迭句不用解释,
衬字就是虚词,如诗经中的“兮”,为了配合音乐凑足音节。
格律是为了保证有固定的形式,便于大家一致。所以诗歌的整齐的章句是为了“应舞合乐”的。与格律有关的是“韵”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后来变成与它的传统的固定的形式。清楚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将来进一步理解诗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说一说诗歌的作者
在起源时,诗歌是群众的艺术,在近代社会中,诗已变成个人的艺术。
歌谣最初是由一个人创作的,但是会经过多次群众的二次创作。它是流动生展的。
个人意识愈发达,社会愈分化,民众艺术也就愈越趋衰水工禾口,民歌在野蛮社会中最发达。在开化社会中歌谣的传播推广者大半是无知识的婴儿、村妇、农民之流。所以有人说,文化是民歌的仇敌。
